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道:“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始終與盛唐的國家命運及其人物事件糾結在壹起,如果單憑樂舞本身,它是難以穿透歷史這麽久遠,後人真正忘不了的是《霓裳》背後的那段歷史和情節。
五代王建墓浮雕擊齊鼓樂伎
唐代是古代樂舞最豐富的壹個時期,詩人白居易的詩寫道:“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在唐代數不清的樂舞作品中, 《霓裳羽衣》始終居於榜首。唐代後, 《霓裳羽衣》流傳影響不斷,即使在現當代中國的舞臺上,以《霓裳羽衣》為名的音樂舞蹈作品仍然時有出現。 《霓裳羽衣》能夠成為盛唐樂舞的代表作,這是與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中西樂舞交流分不開的, 《霓裳羽衣》是“胡樂”與“華樂”的合璧。 《霓裳羽衣》流傳影響久遠,其原因又是多方面的,除了“胡樂”與“華樂”相結合而產生的演藝效果及影響外,這部樂舞所表現的藝術境界,以及樂舞最終凝結的歷史內涵,是促使它穿越時空,讓後人銘記的內在原因。
創作與表演
《霓裳羽衣》於開元年間創作,它的始作俑者是唐明皇李隆基。 《霓裳羽衣》在正史、別史、雜錄、詩詞中皆有記載。綜合歷史材料來看, 《霓裳羽衣》是西涼節度使進獻的《婆羅門曲》與本土道教樂曲相結合的作品。在壹些詩歌和註解中,還提到因唐明皇登望壹座叫女幾山的仙山,發願求仙,回來後遂命名樂舞為《霓裳羽衣》 。天寶四年在冊封楊貴妃的儀式上,演奏了《霓裳羽衣》 ,而後楊貴妃舞《霓裳》被時人譽為“可掩前古”之不可超越,從此, 《霓裳羽衣》便聲譽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