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賞分:30 - 解決時間:2007-1-12 15:51
什麽叫做"先秦文學"如何解釋或下定義
提問者: 不不匯價 - 試用期 壹級
最佳答案
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壹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叫先秦文學。
先秦文學是古代文學發展的第壹階段。詩歌、散文是這壹時期的主要文學形式,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形成。它是我國文學發展的豐厚而堅實的基石,也是我國文學發展的光輝而良好的開端。
回答者:jdq10000 - 高級魔法師 六級 1-12 13:11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勉強,謝謝了哦
您覺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0% (0)
100% (1)
其他回答*** 2 條
/question/14929397.html
回答者:yczycz2503 - 舉人 四級 1-12 13:12
,《詩經》之後 200多年間,民歌創作並未停滯,但由於社會動蕩,無人去采集和整理。而在上層社會裏,賦詩基本代替了作詩。《詩經》成了政治、倫理、生活的教科書,被廣泛地流傳應用著,並由此而引起對《詩經》的評價和研究。孔、孟、荀諸子的詩論,實際上開始了對文學的性質、目的、社會作用的研究,可說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開端。
中國第壹位偉大詩人屈原的出現,打破了寂寞已久的詩壇。他是列國紛爭、秦楚爭霸、變法改革的潮流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矛盾激化的產兒。他作為壹個年輕有為的政治家,出現在懷王時代的楚國朝廷中,但後來壅君信諂、□邪嫉妒,使他決心實現的“美政”理想破滅了,並因而被疏遠、流放。清白好修的品格、九死不悔的堅強意誌,支持著他在逆境中寫下了可與日月爭光的詩篇。
楚國早就存在與中原不同的詩歌——楚歌,或稱南音。屈原長期沈浸在楚國文化之中,又受過《詩經》及齊魯諸國文化的影響。他以楚民族的語言、音樂、舞蹈為基礎,汲取了江漢淮泗間的文化精萃,完成了由四言詩體到騷體的變革。他以驚人的才華與創造力寫出文學史上第壹篇富於崇高理想和政治激情的長篇抒情詩《離騷》與組詩《九歌》等,大大地提高了詩歌的表現力,開創了與《詩經》的寫實精神相輝映的富於浪漫氣息的新詩派。屈原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學習屈原的從容辭令。他們“好辭而以賦見稱”(《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把配樂的歌辭演化為脫離音樂、“不歌而誦”的文學體裁——賦。他們雖“終莫敢直諫”,在思想、勇氣方面不能同屈原相提並論,但從宋玉現存的作品來看,較善於鋪陳描繪,對文學的發展起了良好的作用,故後世多“屈宋”並稱。
先秦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先秦文學不僅是中國文學的開端,而且是中國文學的基石。《詩經》、《楚辭》是公認的古代詩歌寫實和浪漫兩類創作方法、藝術風格的源頭,“風騷”的傳統影響深遠、衣被百代。
從散文方面說。這壹時期作品的思想深刻豐富,有個性而又各成體系。尤其儒、道二家,後代作家幾乎無不受到他們的影響。春秋戰國社會大變革時期的作者,盡管思想觀點是那樣分歧對立,但有兩點大致相同:壹是敢於正視當時的社會現實,以治世為出發點。正如《史記·太史公自序》所說:“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二是對“民”十分重視,或言邦本,或稱神主,甚至提出民貴君輕主張,諸子多以為民請命的姿態上下遊說。這兩種精神,成為中國文學的優良傳統,後世許多傑出的作家,總是關註著國運民生,與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
這壹時期作品的形式風格多樣。詩分風、騷,文有史、論。《論語》警策,《墨子》謹嚴、《孟子》雄暢,《莊子》恣肆,《荀子》淳厚,《韓非子》犀利,《春秋》隱約,《左傳》富艷,《戰國策》誇飾,都可資後人借鑒。後世各種文體也大多被認為導源於先秦。正如劉勰所說:“故論說辭序,則《易》統其首;詔策章奏,則《書》發其源;賦頌歌贊,則《詩》立其本;銘誄箴祝,則《禮》總其端;紀傳盟檄,則《春秋》為根:並窮高以樹表,極遠以啟疆。所以百家騰躍,終入環內者也。”(《《文心雕龍》·宗經》)
先秦的文化,到了後期,各家出現了由對立轉向融合的趨向。從齊稷下學官到秦呂不韋門下,都集中了上千的文士門客,相互琢磨切磋,相互吸收。到公元前221年秦統壹中國後,社會的大變革基本告壹段落,百家爭鳴結束,文學的行程也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回答者:ycx1992 - 秀才 三級 1-12 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