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主題是“叩問月亮”,兩篇精讀課文分別是李白杜甫詠月詩三首和蘇軾詠月詩文,“比較·探究”課文有王維的《鳥鳴澗》及其他與月亮有關的詩文。研讀這些詩作,結合自己的課堂實踐,我覺得可以把《月下獨酌》《月夜》《竹裏館》整合在壹起,做語用型加跳板型群文教學嘗試。
從題材來看,這三首詩歌同樣寫“月”,所敘之事都與月亮有關。李白在月下獨自壹人喝酒歌舞、自我排遣,杜甫在月夜中想念妻子、期盼團圓,王維在明月中獨自彈琴長嘯、自娛自樂。從抒情角度來說,三首詩歌中都有“獨”字透露作者的情感。“獨酌無相親”“閨中只獨看”“獨坐幽篁裏”,可以說都與孤獨有關。就作家風格而論,《月下獨酌》《月夜》《竹裏館》分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王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整合起來研讀,能窺視壹點唐詩的風貌:貫通了宇宙元氣、跨越了時空距離、蓬勃著生命力量,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想象,是打通詩人與天地精神的橋梁之壹。孫紹振先生說,文學想象就是讓客觀對象的形態性質發生變異,使之和主體之間的關系發生變異,有了這種變異,感情就滲透進去了。
《月下獨酌》中,李白通過想象,賦予月亮、影子以人的情感和形態,來表現自己的孤獨。“獨酌無相親”壹句,直白地抒寫孤獨:壹個人獨自喝酒,沒有人陪伴。“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詩人的想象中,月亮和影子的性質發生了變異,不再是客觀的沒有生命的事物,而成為有情感的對象,可以和詩人相伴***飲。有了這樣的想象,詩人的孤獨之感得以充分體現,甚至超越了“形影相吊”的境況。“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詩中場景似乎熱鬧、歡樂,“花”“春”“月”構成的意境華麗而唯美,而孤獨在這華美盛放中愈發鮮明。“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句中,前壹句是想象,是由靜到動的變異。後壹句是客觀事實,兩者相對應,可見月亮、影子和詩人達到了心靈默契的程度。李白的孤獨是華麗的孤獨,是放達的孤獨,是與宇宙生命貫通的孤獨。這種孤獨是個體生命自我完成中的壹種獨特形態。
《月夜》中,杜甫放飛想象,讓時空發生逆轉來表現自己孤獨的思念。“閨中只獨看”,詩人想象中妻子的“獨看”,確切的說是詩人自己的“獨看”。“只”字意為只能,今夜的明月,妻子只能獨自觀看,那曾經相伴相隨***賞明月的歲月已成追憶。寫出來的是“獨看”,沒寫出的是“***賞”。“只”字還包含形單影只的意味,孤獨的形象初步顯露出來。“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不諳世事的小孩子的“未解”,可見在作者的想象中妻子的思念和牽掛不僅系於心,而且形於色發於聲,連孩子都感知到了,更襯托出妻子“憶”得淒苦與深沈。“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如果說李白筆下的月色是華麗唯美的,那麽杜甫眼中的月光就是濕冷清寒的。沐著這月光凝望邀思的妻子,在漫長的月夜裏更加孤寂。明月千裏寄相思,這樣的夜裏,有多少分離之人思親,又有多少背井之人懷鄉?生逢亂世,民生維艱。“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什麽時候才能相聚啊?到那時,因久別重圓而歡喜的淚水有多洶湧,今夜因思念和掛牽的眼淚就有恣肆。杜甫的孤獨是跨越了時空阻隔去思念的孤獨,是呼喚和平渴盼團圓的孤獨。
《竹裏館》中,王維筆下的明月發生了功能上的變異,不僅是照亮黑暗的天體,而具有了輝映人格品性的功能。詩人用“幽篁”來造境,凸顯自我品質氣節如竹子壹般高直不俗。加上“長嘯”,自然讓人想到“竹林七賢”中率性超脫的阮籍。在這樣幽靜的環境中,沒有世俗喧囂,也無人相知,只有澄澈明凈的月亮來相映照。王維的孤獨,是愜意的孤獨,是自我堅守的孤獨,是與自然對話、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孤獨。
心寄蒼穹唯想象。想象,讓詩人的孤獨精彩綻放;想象,讓唐詩呈現出貫通宇宙的生命氣象。作家胡曉明說,唐詩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邁得很;唐詩裏有壹種有天有地、貫通宇宙的元氣之美;唐詩是早晨,不是下午茶。要讓我們的民族在千年長途的風霜滿面中有少年精神,在朝九晚五的風塵仆仆中有做夢的機會,就讓我們的下壹代多讀唐詩吧。
教學設計
課堂類型
語用型+跳板型
教學目標
1.比較三首詩歌言語形式和抒發情感的異同,進而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2.體會想象在詩歌中的表達效果,學會運用想象抒發情感。
3.感受唐詩的博大與力量,進而品讀更多的唐詩。
教學思路 ?
大致上分為三個教學板塊:朗讀詩歌、感知異同—比異求同、學用手法—感受情懷,遷移閱讀。
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歌中唱道:月亮代表我的心。古往今來,浩瀚夜空中或圓或缺的月亮,引發了人們無限的情思。詩人常常望月詠懷,神馳萬裏。今天我們來學習三位大名鼎鼎的唐代詩人的詠月詩作—李白的《月下獨酌》、杜甫的《月夜》、王維的《竹裏館》。
二、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1.自由朗讀三首詩歌,感受節奏和韻律。
2.選擇妳最有感覺的壹首,試著讀出滋味來。
朗讀展示、評價。
3.男女生分讀三首詩。想壹想:同樣是寫月亮的唐代詩歌,妳覺得它們有什麽相同和不同之處?可以從語言形式、抒寫內容、表達情感等方面來說。
預設:
相同之處:都是五言詩;都有“獨”字,都和孤獨寂寞有關;都是借月亮抒發詩人的獨特感悟、感受、情感。
不同之處:
體裁不同。《月下獨酌》是古體詩,《月夜》是律詩,《竹裏館》是絕句;內容不同。《月下獨酌》寫詩人與月亮、影子***飲同歡,《月夜》寫詩人在月夜思念妻子,《竹裏館》寫詩人在月下彈琴長嘯;
情感不同。《月下獨酌》側重抒發孤獨寂寞之情,《月夜》更多是抒寫對妻子家人的思念,《竹裏館》表現的是愜意自適、自得其樂之感。
4.“月下獨酌”這個標題,有形象有事件。請給《月夜》《竹裏館》擬寫類似的標題。
示例:月夜獨看;望月思親;月夜邀思……
月下獨坐;長嘯月林;明月照我心;壹輪明月駐我心……
? 三、再讀詩歌,體悟手法
1. 這三首詩都有“獨”字,都抒發了孤寂之情,妳覺得誰最孤獨呢?為什麽?結合具體詩句說壹說。
預設:李白最孤獨。他要邀請月亮和影子來對飲同樂,可見他沒有可以交流的朋友。“無相親”直接抒發孤獨之情。“暫伴”可以看出和月亮影子的相伴也是短暫的,可見其孤獨。
杜甫最孤獨。從課下註釋可以看到,杜甫身處安史之亂,在投奔唐肅宗途中被叛軍俘虜,囚禁在長安。這時候他的妻兒都在鄜州。李白是沒有朋友的孤獨,杜甫是遭遇戰亂、遠離家人的孤獨。骨肉分離的孤獨更孤獨。從首聯可以看出詩人與家人的空間間隔,而且因為戰亂不知道何時能團圓。從頸聯可以看到詩人“獨看”時間之長,從尾聯可以感受到詩人的“獨看”之淒苦、對團圓之渴盼。《月夜》通篇運用想象,從思念的對方寫起,采用的是獨特的對寫手法。
王維最孤獨。杜甫筆下都是靜態的畫面,而王維詩中有動作描寫,詩人用彈琴、長嘯來排遣孤獨,可見其孤獨之深。“幽篁”“人不知”等詞句更寫出了孤獨。但從詩中也可以讀出詩人挺享受這種寂靜和孤獨。
2.為了抒發感情,三位詩人都運用了想象這種寫作手法。孫紹振先生說,
(屏顯)
文學想象就是讓客觀對象的形態、性質、功能等發生變異,使之和主體之間的關系發生變異,有了這種變異,感情就滲透進去了。
請妳結合三首詩歌,說壹說月亮在詩人筆下發生了怎樣的變異,產生了怎樣的效果?妳學過的詩歌還有哪些詩句運用了此類想象?
預設:《月下獨酌》中,李白通過想象,賦予月亮、影子以人的情感和形態,來表現自己的孤獨。“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詩人筆下,月亮的性質發生了變異,不再是客觀的沒有生命的事物,而成為有情感的生命。這樣寫更襯托出詩人的孤獨。《獨坐敬亭山》中“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也運用了此類想象。
《月夜》中,杜甫在長安獨自望月,卻想象出妻子望月思念自己的畫面。想象讓時空不再有阻隔,親人如在眼前。這樣寫更能凸顯詩人的思念之深、離亂之痛。《夜雨寄北》“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也有此類想象。
《竹裏館》中,王維筆下的明月發生了功能上的變異,不僅是照亮黑暗的天體,而具有了輝映人格品性的功能。蘇軾《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中有“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壹江明月碧琉璃”,以明澈如鏡的江月象征友人為人高潔耿介,想象奇特貼切。
(屏顯)
想象,化無情為有情
想象,跨越時空距離
想象,融物我於壹體
記敘因想象而傳神;描寫因想象而精彩;抒情因想象而生動……如果我們把對生活的感受比作金子,不管生活多麽美,如果沒有想象,也只不過是壹座沈睡的金礦,而這想象就是神奇的點金術,讓我們把對生活的感受幻化成文學藝術。
3.改寫《竹裏館》,讓詩中的想象更具畫面感。
(屏顯)
明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來相照。
預設:明月心澄澈,脈脈來相照;
明月澄如鏡,彼此相輝照。
……
四、悟讀詩歌,親近唐詩
?***讀對唐詩的鑒賞評價:
(屏顯)
唐詩給我們最大的感覺就是空間和時間的擴大。在唐詩中,每壹個生命都是在最大的孤獨裏面實現了自我完成。--蔣勛
唐詩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邁得很;唐詩裏有壹種有天有地、貫通宇宙的元氣之美。--胡曉明
詩歌是壹種生生不息的不死的心靈。--葉嘉瑩
結語:
唐詩,是中國古典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在唐詩的世界裏,詩人馳騁想象,思接千載、視通古今,與天地精神獨往來。讓我們走近唐詩,為生活註入更多的美與力量吧。推薦閱讀:《蔣勛說唐詩》《經典詩歌裏的生命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