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池,古秋鋪縣,是唐池州府所在地。唐宋時期,這裏文人墨客眾多,文學光芒四射,許多關於古跡的故事流傳至今。
壹個牛郎指著杏花中的壹張小床。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問當地人哪裏買酒省心?牧童指著杏花村。”這首《清明》是唐代詩人杜牧擔任池州刺史時所作。會昌四年(844年)九月,杜牧由黃州刺史調任池州刺史。唐代的池州府是秋浦縣(今貴池),詩人在這裏度過了兩個清明節。杏花村位於貴池縣西郊。古代就有酒坊,出產名酒。據池州府誌記載:“老黃公酒廢,余井圍於私田,刻有‘黃公廣潤泉’四字。”《貴池縣誌》記載其井“香泉如酒,取之不盡。”明清時期,這裏建起了壹座座亭臺樓閣、寺廟,絡繹不絕的文人墨客來此探勝。在中國,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村喝酒的意思說:“古時候沒有酒,以水為禮。所以後人既然稱水為神秘之酒,就不忘其根,思考儀式的原因就開始了。”據考古發現,遠在5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早期,中國就有了釀酒和飲酒的東西。到了商朝,釀酒業已經相當成熟和發達。《尚書·說明篇》有“若為酒窖,則為耕者。”《史記》中也有“為酒池肉林擊鼓飲三千人”的記載。酒詩出現在商周時期,但在秦漢時期成為壹大景觀。文人和詩人都愛酒。例如,唐代詩人李白被稱為“醉聖”,白樂天被稱為“醉吟”,皮日休被稱為“醉翁”。人愛我家我狗,盛產名酒的杏花村也因此受寵。再加上杜牧的吟誦,杏花村成了千古名村。
李清照在貴池的題詞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曾留在貴池,寫下“杏香子七夕”四字,韻味無窮。建言三年(1128),趙明誠、李清照為躲避戰亂之災,逃往江南。五月,到達池陽(今貴池)。此時趙明誠被任命為湖州知府,我便把家安在貴池,獨自上任。沒有朋友的李清照,感覺特別孤獨。七月的第七天晚上,據說牛郎和織女在天上相遇。李清照思念丈夫,寫下壹首詩:“芳草吟,梧桐驚,人間天堂愁。雲臺月地,鎖千遍。妳來我往,不相逢,喜鵲駕。闊別多年,想走就別恨窮。佩妮·韋弗,是分離嗎?多麽愛的壹刻,雨,風?”更可悲的是,今年8月18日,趙明誠在建安城去世。從此,李清照開始了更加孤獨和悲慘的生活。
崔偉聽嶽飛的詩
貴池旗山有“江南名山勝”的美譽。它坐西朝東,看起來像壹只老虎。據明代《統誌》記載,唐代詩人杜牧在擔任池州刺史時,曾在山頂建有壹座青亭。當時李白住在岐山腳下,寫下了“搖筆看白雲,開簾欲潛”的詩句。杜牧為紀念李白,特建此亭,並寫下思鄉憂國之作:“江影雁先飛,客提壺至含蓄。天下難開筆,菊花須折。”宋代,包拯知道池州時,曾多次登上驪山攬勝,寫下“驪山”二字。南宋紹興四年(1134),嶽飛途經池州抗金,特意登上岐山翠微閣。面對錦繡山川,嶽飛不禁想起與金衛國作戰的重任,便寫下了《池州翠微亭》:“經年塵衣,特尋香;山水不盡,馬蹄催月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