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小傳·哈特·克蘭》
美國詩人。出生在俄亥俄州的加裏茨維爾的壹個糖果商家庭。從童年開始,不幸就伴隨著他,父母的離異給他的身心帶來巨大的打擊。1916年隨母親居住在古巴南部壹個果樹農場裏,陶醉於荒涼的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給他的早期詩歌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清苦的生活使他窮困潦倒,嗜酒成性,放蕩無度,四處為家,也造成了他的孤僻奇特的性格。克蘭從十三歲開始寫詩,十七歲開始發表作品,到了二十歲,他已是壹個有經驗的詩人了。艾略特的《荒原》發表之後,他不同意其中的觀點,於是,1924年定居紐約之後,他就要寫壹部《橋》作答。該詩模仿《荒原》的形式,從正面來審視現代大城市問題,試圖從文學、歷史和傳統形象中創造出美國的神話來。全詩通過布魯克林大橋、鐵路等象征體把紐約的兩個部分,把全國聯系起來,把現在跟過去溝通,並通過它走向未來,交織著朦朧的希望和失望感,但是,回避了當代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長詩出版之後,反響不大。這新的信念並未使詩人勇敢地生活下去,社會的崩潰、經濟的蕭條和個人的不幸,最終使他陷入絕境,在從墨西哥回美國的途中投海自殺。克蘭的詩形象奇美,色彩瑰麗,有時又古怪奇譎、難以索解,力圖表現現代的城市精神。作為“城市形象”的探索者,克蘭至今仍然在美國享有崇高的聲譽。他的主要作品有詩集《白房子》(1926)、《未發表的詩》(1972)和長詩《橋》(193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