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學設計
《氓》這是壹首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長詩。詩中的女主人公以無比沈痛的口氣,回憶了戀愛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後被丈夫虐待和遺棄的痛苦。下面是我整理的《氓》教學設計,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了解這首詩的內涵以及表現手法,因為它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手法都為唐朝詩歌高潮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通過誦讀,掌握《詩經》這樣的“四言詩”的誦讀節拍。
3、通過有選擇地誦讀詩句,了解先秦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而今人──我們該從中獲得對愛情怎樣的理解。
4、朗讀成誦,獲得積累。
教學重點
1、掌握必要的、常見的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通過品味詩歌的語言,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歸納人物形象。
3、了解《詩經》的“六義”以及“賦、比、興”三種手法在詩中的運用。
4、背誦這首詩,進壹步體會詩人的情感,思索自己即將迎來的或已經到來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詩歌的語言,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歸納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壹課時。
教學過程
壹、導入課文
請同學們談談對《詩經》的了解:
學生可能回答:是第壹部詩歌總集也叫“詩三百”(305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壹方。”(《蒹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雎》)等。
師及時引導:大家對《詩經》裏關於愛情的詩句記得很清楚。其實《詩經》裏關於“愛情”的詩歌特別多,因為,愛情生活從來都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壹部分。先秦的人們把自己的生活詠嘆成了歌謠。孔子贊嘆《詩經》說:“《詩》三百,壹言以蔽之,思無邪。”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極大影響的壹首民歌──《氓》。
二、認識《詩經》和《氓》
《詩經》有“風、雅、頌”三個部分,也是三種體制。“風”,有十五國風,是各諸侯國的土風歌謠,我們現在還說“采風”即源於此,指的就是到民間搜集寫作素材。“雅”分“大雅”、“小雅”,“大雅”用於諸侯朝會,“小雅”用於貴族宴享。“頌”是統治階級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
《氓》選自“衛風”,這指的是它是“衛”地的民歌。
三、明白《詩經》誦讀的節拍
讓學生跟讀,然後總結四言詩的誦讀節奏──“二二拍”。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四、解讀課文
1、第壹章:“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請同學們就著課下註釋,將它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學生可能用字字對應的方式翻譯出來,就讓他翻譯完,因為壹來可能學生不知道意譯在這裏表達得更恰切,二來也許他們不好意思翻譯得太有情感,不強求,也借此教習常見的文言字詞。)
教師示範:在這裏用意譯也許能更好地表達我們對詩歌的理解──記得那時,妳壹臉憨笑地向我走來,懷抱著布匹來換絲,其實不是真換絲,是來與我談論婚事,這讓我猝不及防,可我還真的喜歡上了妳。送妳壹程又壹程,直到涉過了滔滔的淇水,壹直到了頓丘,我們是那樣的依依不舍。但我不能立即嫁給妳,婚姻畢竟是人生大事,妳請個好媒人來把我的父母說動吧,不要失了禮儀。希望妳不要再生氣了,要不,秋天到了妳就來迎娶我吧。
評說:這壹章寫的是女子定情。可以概括為“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約期相別”。在這壹章裏,女子的純潔、善良且溫婉、體貼,她愛上男子憨厚、直率的品質,面對男子的怒氣,她安慰他,不惜許下婚期,好讓男子安心。而男子似乎不像女子所認為的那樣“蚩蚩”憨厚老實,妳看他有“無良媒”、失了禮儀的缺失,卻還有理由發火(“將子無怒”),顯得急躁、任性。但在對幸福有無限憧憬中的女子,已經散失了判斷力,對他們的婚姻現在就可以猜想壹二。
2、第二章:“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蔔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翻譯:“復關”大約是男子的居住地。我常常爬上那破土墻,遙向復關凝望出神。復關遠在那雲霧中,不見情郎淚千行。好容易盼來了情郎從復關來,我有說有笑喜洋洋。這才深深體會到相思之苦,體會到妳對我有多重要。我不能再矜持了,不能再等待了,既然妳說妳占的蔔沒有兇兆,那麽,趕著妳的車來接我吧,我帶上嫁妝嫁給妳。感情熱烈、滿懷幸福。
評說:這壹章寫了兩人成婚。其中還寫到了戀愛中的壹個小插曲──別後對男子的朝思暮想,每日癡癡地遙望復關,復關與她所住的地方隔著壹條淇水,想必即使望見也只是模模糊糊的影子,但她已經十分滿足“既見復關,載笑載言。”那兒是她的寄托所在,住在復關的那個人的身上維系著她那幸福的未來。就在“既見”和“不見”中女子的神態和心情躍然紙上。她愛得那樣熱烈而癡迷。最後這種想見而不得見的痛苦都化作了對男子的無限信任和對婚姻的急切盼望──“爾蔔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既然妳占蔔過了,那我們就結婚吧。
這兩章使用的藝術手法使“賦”──直陳其事,依照事情的發展,自然地書寫這壹對男女從初識到成婚的經過。
我們壹起來朗讀這兩章,讀出比較恰當的語氣和語調。
3、第三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椹。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翻譯:妳看,那桑葉未落時,潤澤有光綴滿枝頭。唉,斑鳩呀,千萬不要貪戀桑椹的甜蜜而迷醉不省。唉,年輕的女子呀,千萬不要貪飲愛情的美酒而耽溺於與男子的感情中。男子若是戀上了妳,想丟開便丟開太容易,女子若是戀上男子,要想解脫卻難掙脫。
評析:這壹段裏,詩人流露出的感情沈痛且深情。先用比興的手法以蔥蘢茂盛的桑樹寫照自己的青春,以誘人的桑椹比喻令人沈醉的愛情。諄諄告誡鳥兒不要貪食甜蜜的桑椹,因為那可怕的迷醉能導致鳥兒生命的終結。而愛情之於女子就好比桑椹之於小鳥,同是壹種致命的誘惑。因為,“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在男子占支配地位的社會裏,男子即使感情上失意,也能在社會的其他角色中成就自己,而女子處於依附地位,在感情生活中寄托著自己全部的生命,假若遇人不淑,那麽終生的幸福就會因此而斷送。但是,甜美的愛情自然吸引人,愛情不是罌su花,不會因為曾經的告誡而被拋開,如果逝去的青春能夠重來,女子壹樣沈溺於愛情,之所以痛心地勸誡,實在是因為被傷害得太深。
既然不是愛情的過錯,那到底誰的過錯?我們壹起來看第四、五章。
4、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五章:“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這兩章寫的是婚後生活以及婚變被棄的經過,因此,我們將他們合著解讀。
翻譯:時間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流逝,桑葉轉眼落下了,枯黃憔悴片片隕落。流年帶走了我的青春,終至於體衰色減。自從嫁到妳家來,多年窮苦受煎熬。浩浩蕩蕩的淇水打濕了車簾,郁積在心裏的淚水也壹下打濕了我的心。我反覆地想,作為妻子,我實在沒有甚麽差錯,是妳的行為前後不壹致了,妳的感情沒有定準,反復無常,壹變再變。
多年為婦,繁重家務不辭勞,起早貪黑不嫌苦,沒有壹天不這樣。誰知,日子好過了些後,妳卻變得暴戾而殘酷。兄弟不了解我,嘲笑我自作自受。我靜下心來細細思量,只能自己傷心淚暗拋。
評析:第四章用比興的手法,寫女主人公被棄回娘家的路上,經過淇水,往日熟悉的景色,愛情的見證──浩浩蕩蕩的'淇水勾起了她對自己感情生活的回憶。當年“送子涉淇”的時候,陪送上了自己的真情,而今孑然壹身再渡淇水,只是再也沒有了那份鐘情。心裏有無限的委屈,卻反復反省,實在想不出自己的錯處,只能說聲“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接著,用賦的手法補敘了婚後生活的苦楚,多年的辛勤換來的卻是丈夫日益猙獰的面目,“暴”字使人很容易想見男子的暴虐和女主人公越來越深重的苦難。雪上加霜的是兄弟不理解的嘲笑,更使她內心孤苦無依,只能自己替自己哀傷“躬自悼矣”。這壹章,壹連用了六個“矣”,讀起來讓人感覺淒苦哀怨又無可奈何。
5、第六章:“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譯:妳當時說過,要和我壹起白頭偕老,但現在,壹想起這個誓言就讓我怨恨。想那浩浩蕩蕩的淇水再寬總也有個岸,廣闊連綿的沼澤再大也總有個邊,小孩子的玩笑話,自然不能當真。只是不曾想,壹個堂堂男子漢的海誓山盟卻也能這樣輕易地反悔。不,我不再想了,既然妳違背了誓言,不念舊情,那就算了吧。
這壹章,有兩個比喻:浩浩蕩蕩的淇水再寬總也有個岸,廣闊連綿的沼澤再大也總有個邊,言下之意,為什麽我的苦難就沒有壹個盡頭?為了擺脫這些痛苦,她下決心與那男子割斷感情上的聯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從此以後,不再希望他回心轉意,算了,算了,不想了。她果真能不想了嗎?“口縱言已,心豈能忘?”從她壹貫的鐘情上看,從她在被休棄回來的路上還不斷地想起當年美好幸福的日子來看,她是不可能這麽“絕情”,她壹定總是不能忘懷。想忘記,卻又總是想起,這首《氓》壹定是她心裏壹遍又壹遍唱響的心曲。
五、進壹步解讀
1、淇水:
衛國的淇水,是青年男女遊樂的地方。悠悠的淇水水波,秀麗的兩岸風景,伴隨著這些青年度過無憂無慮的青少年時代。在這首詩中,淇水見證了女主人公的愛情來了又去了,在“送子涉淇,至於頓丘”時,淇水默默地流淌。在女主人公被棄回家時,淇水“漸車帷裳”,在丈夫遺棄,兄弟咥笑的冷漠世界裏,只有淇水悲其所悲。從小伴隨她長大的淇水成了她的知己,因此也興起了她內心的感情“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壹條“淇水”,在詩中不停地出現,壹則說明淇水給她的印象太深,承載著她許多的歡樂和悲傷的記憶;二則我們也可以料想,從今往後,她生活在淇水邊上,想要忘記與“氓”的種種,怕是永不能夠了。
2、對氓的稱呼:
第壹章裏,先是稱“氓”,不知哪兒來的壹個野小子,說明女子對他毫無認識。接著稱“子”,“子”是對男子的尊稱,這時,女子已經把男子當作朋友了看待而尊重他了。
第二章就稱“爾”了,這是兩人感情很好以後的親昵的稱呼。
第三、四章而稱之為“士”,視其為壹般的路人,感情上已經淡漠了。
最後兩章連“士”也不稱呼了,心裏積攢的怨氣使她連提也不想再提這個人了。
這是女子沈浸在自我的敘述中,由於感情的變化,不自覺地選擇、轉換指稱,從她對男子的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出兩人感情的發展,很有意思,耐人尋味。
3、氓和女子:
導致這場婚姻的悲劇主要責任人是氓。
我們不能說“蚩蚩”壹臉憨笑是他的偽裝,或別有用心、帶著某種卑劣的目的。“哪個少年不鐘情”,我們更願意相信,氓也是帶著美好的願望與少女交往的。在集市上,壹位天真純潔的少女讓他怦然心動是真實的,也許“蚩蚩”背後帶著壹絲的狡猾,但在這壹場自由戀愛中,誰也不會壹開始就把愛情當作壹場陰謀。
但氓的確壹開始就表現出他的性格缺陷,他急躁、暴虐“將子無怒”,最後在對女子不滿了以後施以暴行是可以預見的,只是天真的女子沈醉在甜美的愛情裏,喪失了判斷力。(從“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裏,我們可以想見這是壹個相當有思考能力的女子。)而且他自私自利,在家境漸漸好起來的時候首先遺棄了在辛苦的勞作中漸漸容顏老去的妻子。
女主人公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天真癡情、溫婉順從。從戀愛時的請求“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到熱切地盼望,順從地聽從氓的話──“爾蔔爾筮,體無咎言。”接著馬上討好氓──“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即使在埋怨氓的無情、背誓時,也不是怒氣沖天,而是壹連用了六個“矣”,表示深深的哀嘆。
因此,誰該為這場悲劇負責?他們的性格是這場悲劇的根源。
六、朗誦詩歌:
經過剛才的解讀,帶著我們對詩歌的理解再壹次誦讀《氓》,讀出語氣、語調。
七、布置作業
1、背誦《氓》。
2、選作壹道:
⑴ 閱讀與《氓》相類似的《邶風·谷風》。思考:為什麽明媒正娶,壹切符合禮儀的婚姻也不幸福呢?(社會風氣、女子依附的地位使然)
⑵ 《詩經》中的許多書寫愛情的詩歌與“河流”有著密切的關系,找出壹些這樣的詩歌,以“河邊的愛情”為題,寫壹篇小短文,字數在600字左右。
(《蒹葭》、《關雎》等,情與水有壹種本質上的呼應,河流那從容而恒常的流逝乃是時間的賦形,時間無情地離去似河流,人可以戰勝壹切卻不能戰勝時間,因而河流昭示著人們最關心也最恐懼的真理,對河流的惶恐定是人類代代相傳的壹種原始記憶:日常的生活中妳可以逃遁於有意無意的麻木,而面對河流妳卻無法回避那痛苦的覺悟。面對河流妳會想起妳已經失去和必將失去的壹切,想起在永恒的消逝中生命的短暫與渺小,會有壹種無法安慰的絕望攫住妳的心,妳感到壹種無限淒涼的脆弱與感傷。──也正是這個時候愛情產生了。在這種冰冷的空虛中妳想抓住點甚麽,妳想靠住點什麽,妳的心渴望著慰藉。愛情是人類無望人生中唯壹的救贖,也是人在無邊的沈淪中本能的呼號。除了愛情人類還能依憑甚麽呢?長生與飛升的癡想是壹種幻影,人世間再大的功業也終會煙消雲散。這時候愛情這種同樣短暫的東西卻獲得了壹種神秘的永恒的力量,人們就憑借這力量與殘酷的世界抗衡。情人們在河邊大聲地喧嘩,情人們的喧嘩聲就蓋住了河流的咒語。人們面對河流就是面對命運,河邊的愛情即是人類面對命運的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