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裏看中國?滿眼風景,顧北大廈。古往今來有多少事情起起落落?悠悠長江壹望無際。
我太年輕了,沒有停止在東南的戰鬥。誰是世界英雄?曹流。孩子們應該像孫仲謀壹樣。
孫權,影視劇版
辛棄疾於1203年(宋寧宗嘉泰三年)六月底被任命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公使,次年三月被派往鎮江任知府。鎮江,這個曾經英雄在歷史上立下赫赫戰功的地方,已經成為金人的第二道防線。當詩人參觀京口(即鎮江)的顧北館時,他被這壹景象所感動,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首詞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寫的,當時辛棄疾已經63歲多了。
如詩中所言。那時候東漢末年,天下英雄群起爭霸,無數英雄豪傑隕落。興衰如過眼煙雲,舊事隨長江流水而逝。年僅18歲的孫仲謀繼承了他父親的事業。他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多方征戰破江南了。我想知道只有曹和是對手嗎?壹個人應該像孫仲謀那樣生活。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戰功卓著、意氣風發的孫策在丹徒打獵時被刺客所傷,不久後死去,年僅26歲。為了江東的穩定,他的兒子太年輕了。孫策是出於江東大局的考慮,所以讓位給他的弟弟孫權,當時他19歲。
孫策(沙溢飾演)
孫權接受孫策繼承時,原則上並不完全稱為“江東”。江東統壹後沒多久,不僅疆域狹小(只有江東五郡的大部分),實力也很弱。更重要的是,當地士紳權貴和江東宗族仍有異心,局勢動蕩,內憂外患。
廬江太守李殊更加公然反叛。宗室中的廬陵太守孫福與曹操勾結,孫明企圖奪取政權。丹陽太守孫毅、宗室重臣孫鶴被殺,張羽、會稽等地數萬山川也在等待著出事。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果斷出擊,依靠周瑜、程普等舊臣控制將領。他先率軍滅了李殊,拿下了他的部隊,然後又滅了張羽和會稽的山越勢力,收編將領為他所用。在處理與地方士紳和宗族首領的關系上,孫權尊宗族首領張昭為師,拉攏士紳,防止宗族動亂。勢力逐漸得到支持和鞏固後,孫權廣納賢才,任用名士,先後延攬了諸葛瑾、魯肅、顏綱、蔔誌、魯迅、許勝、顧雍、顧韶等人。在這裏,孫權處事得當,安定了地方宗室和皇族的心,鞏固了江東的局勢。
在穩定了內部局勢之後,孫權三次進攻黃祖,最終將其擊殺,吞並了江夏郡的大部分,其間收編了大量的將領。就是在這個時候,大名鼎鼎的甘寧加入了孫權的麾下。此時孫權率領江東勢力獨霸壹方,年僅27歲。
孫權年輕時,被周圍人視為“氣度不凡,本性寬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崇尚俠義,愛才養才”。他經常跟隨在孫策身邊,參與內政決策,其才華令孫策自嘆不如。每當招待客人的時候,孫策常常回頭對孫權說:“這些人以後就是妳的手下了。”孫策臨死時誠懇地說:“取江東之民,決二陳,與天下爭。卿不如我;我不如卿。”
張震版孫權
孫權吞並江夏郡大部分勢力後,實力逐漸向中原擴張,直接觸及劉表和曹操的勢力。經過多年的戰鬥,曹操終於打敗了各路諸侯的強敵,統治了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土地。趕走劉備勢力後,曹操於公元208年親率二十余萬大軍南下,意欲壹舉消滅東吳孫權。
在這裏,開始了三國時期的第壹次內戰。孫權以周瑜為將軍,率領三萬吳棟精銳,配合劉備殘余兩萬,在赤壁擊敗曹駿。關於這場戰爭,我就不描述小說中描述的壹些過程了。
火燒赤壁
赤壁之戰是孫權壹生中第壹次重要的戰爭經歷。的確,在歷史上,正是周瑜率領吳棟軍隊,直接指揮了赤壁之戰的整個戰役。但要知道,在現實條件都不具備,實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最終能開戰並取得勝利的,是孫權這個最後的決策者。總之,每當孫權對戰爭稍有畏懼,他就會成為第二個劉聰(荊州刺史劉表之子,因怕曹操而投降曹操),而如果孫權猶豫不決,他的壹切想法都會對吳棟產生負面影響,戰爭也未必能打贏。
赤壁之戰後,三國時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孫權領導的東吳勢力也開始了咄咄逼人的擴張。縱觀孫權的早期生活,他年輕的時候,就從哥哥那裏接過了遺產。雖然壹路顛簸,但他壹路走來,似乎並無危險。與同時代的劉備、曹操相比,沒有什麽大的磕碰。在這壹點上,我覺得有兩點要說。
第壹,吳棟獨特的地理優勢。吳棟在長江以南的土地上作戰,長江以北的部隊很難到達。三國時期還是蠻荒之地,經濟和人口都不發達。除了東吳勢力占據的地區,並沒有太大的勢力威脅孫權政權。相比之下,戰爭競爭的概率要小得多。
第二,孫權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孫權帶領東吳勢力壹步步走上巔峰,用自己年輕的力量實現穩定,大部分人都持懷疑態度。每次做決定,孫權都是在人群中推來推去,顯示自己堅定的決心。這種信心感染了身邊的每壹個人,讓所有的將軍都由衷地信服,堅定地支持他。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休整五年後,曹操再次率軍南下。挺進到濡須口壹帶,和孫權僵持了壹個多月,孫權水軍封鎖,圍困曹軍,* * *計淹死並俘虜了數千曹軍將士。
影視劇
後來孫權幾次挑戰,曹操都堅持不住了。於是孫權親自從濡須駛向曹操的陣地。曹穎的將軍們認為這是敵人的攻擊,並準備戰鬥。曹操見之,曰:“此必孫權欲親見我軍也!”於是他下令嚴令袖手旁觀的軍隊,不準發射十字弓。
孫權乘船在曹穎走了五六裏路,看上去容光煥發,並下令在回來的路上播放歡快的音樂。
曹操遠遠看見孫權壹行,舟楫軍整肅嚴整,士氣高昂。他忍不住脫口而出:“孩子要像孫仲謀,劉京生的兒子像海豚像狗!”。
這是三國時期的重要著作《三國誌》中的詳細記載。歷史太久遠,無法考證。我猜會有事情,但細節可能不會像書上描述的那樣。畢竟兩軍對抗的勝負才是最終的結果。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說明兩件事。第壹,曹操不是世人所詬病的奸詐陰險虛偽善變之人,他是光明磊落的。第二,孫權是真英雄,是英雄。他只身前往敵營壹探究竟,敵人早有準備,明知有九死壹生的可能,卻依然泰然自若,從容不迫。普通人怎麽能像bretz等人那樣做呢?
於和偉版曹操
風在吹,大旗在飛!戰士們在戰線前排好隊,上身披甲,拔刀出鞘,劍拔弩張。這是壹個莊嚴而嚴格的場景。孫權率領壹隊人馬,壹邊集合鼓樂,壹邊大搖大擺地跨到前面,讓人誰也不服!
壹代梟雄曹操,從小位置做起,南征北戰,當兵半輩子。滅二袁,殺呂布,降劉表,敗馬超,退劉備,取漢中張魯,可謂豪邁壹生。
與其見名人,不如見名人。曹操屈服於聯想的咆哮,感慨“生子如孫仲謀”!只有58歲的曹明白的滋味。我有輝煌的人生,但我感到孤獨,沒有人可以信任。孫權剛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在彼岸了,英姿颯爽,英氣逼人,非壹般人所能及!
曹操壹定聽說過,當時年僅18歲的孫權在接手江東基業時,內憂外患。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孫權沈著應對,拒絕曹魏,袒護劉表,安撫山越,對內團結群臣,發展經濟,最終拉攏天下,平起平坐。無論如何,孫權是壹個優秀的接班人。
孫權
《三國誌》記載孫權歸來後給曹操寫了壹封信:“春水將生,公速去。”還有壹張小紙條,上面寫著:“不死,不可孤。”曹操對眾人說:“孫權不會騙我的。”於是他下令撤回去。
這段話感覺有點不盡如人意,像是話沒說完,就不探究原因了。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曹操的失落。壹方面,曹操覺得孫權今非昔比,短時間內不可能被消滅。另壹方面,他覺得有這樣壹個人做對手也不錯。我國的英雄孫權也聞名於世。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或者這就是英雄互相欣賞的意思。這是壹種特別的感覺。
曹操退位後,有生之年再也沒有機會踏足江南。我相信他死的時候也很擔心。
後來孫權更厲害了。鞏固政權後,在與劉備的不斷鬥爭中拿下荊州,使其實力達到頂峰。後來,孫權用魯迅指揮吳棟軍隊,贏得了三國時期另壹場重要的戰爭,夷陵之戰。
這裏不得不提的是孫權的識人用人之道。縱觀他的壹生,在這壹點上真的是做到了極致,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少有的。在東吳政權的幾次生死大戰中尤為突出。
赤壁之戰給了周瑜壹把劍,完全聽命於周瑜;夷陵之戰勢不可擋,啟用書生指揮官魯迅;在奪取荊州的戰鬥中,孫權以夢露為統帥,白衣渡江,殺死了蜀漢將軍關羽。
好像每次都是孤註壹擲,但每次都是有驚無險,真不佩服孫權是怎麽做到的。要知道,在古代的政治鬥爭中,如果領導人左右搖擺,對於出征的將領來說,是致命的因素。領導者只有堅定信念,團結壹心,才能出奇制勝,立於不敗之地。
三國時期的形勢圖
前期孫權領導的東吳政權,從小到大,壹步壹步走向輝煌。雖然顛簸不多,但也不容易走,總體上還是穩中有升。但在孫吳政權後期,充滿了謀略和殺戮,這裏就不解釋了。
正所謂人無完人,無論孫權的豐功偉績,是非曲直,還是奇聞軼事,都不是壹首八卦詩可以概括的。歷史總是消散在風中,後人的解釋也被後人解釋。
蘇轍曾評價北宋孫權:“吳大帝屬仁賢,曹公畏之。老聖人死了壹點...今天的曹操,孫權,劉備,三個人都知道以才取人,卻不知道如何以才取人。天下議長曰:孫不如曹,劉不如孫。”
我認為,論做事,孫不如曹;論做人,第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