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分析詩歌 語言特征

分析詩歌 語言特征

妳把這些題認真分析了(尤其是答案),包妳進步不小哦,光背答案是不靈的!我沒發完,因為字數太多,妳想要的話我用郵件發給妳。

暮江吟 白居易

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麽表達效果?

答案:(1)這是因為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的確像“鋪”在江面上,體現出詩人用詞的準確、形象;同時,用“鋪”字還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靜,給人安閑、舒適的感覺。

關鍵詞類答題: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麽?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壹個字或壹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麽?妳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麽?(2002年高考題)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壹)。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分析語言特色類答題:

提問方式: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壹般有: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淺顯 辭藻華麗 委婉含蓄 簡潔洗練 沈郁頓挫 渾厚雄壯 多用口語

明白如話、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筆調婉約……

答題步驟:(1)用壹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壹),“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例2:

長幹曲四首(其壹) 崔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問:品評這首詩歌語言上的特色。(4分)

答:這首詩歌的的語言樸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處住,在橫塘,通過自問自答的對話形式,采用樸素的口頭語言,不加雕琢,烘托出壹個素樸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附錄詩歌語言鑒賞知識:

壹. 鑒賞用詞之妙

(壹) 中國詩歌對語言的變形

進行詩歌鑒賞,首先要了解詩歌語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詩家語”,懂得詩歌對語言的變形。這是詩詞鑒賞的基礎。同時,也是高考詩歌鑒賞考查的重點內容之壹。

詩歌語言與其他文學樣式的語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煉性、跳躍性。中國詩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詩,壹首詩裏面的詞語數量並不多,蘊含的意象卻非常豐富。要借助非常儉省的語言外殼來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還要符合音韻的需要,詩歌非對語言作出變形不可。實際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說話的語言來做詩中國。

詩歌對語言的變形,在語法上主要表現為:改變詞性、顛倒詞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樂美,給讀者留下藝術想象和再創造的空間。而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了解詩歌語言組織的規律,就能迅速進入詩歌的語境。

(1) 把握詞性的改變,體會詩人所煉之“意”。

中國古代詩人為了煉字、煉意的需要,常常改變了詩詞中某些詞語的詞性,這些地方,往往就是壹首詩的“詩眼”或壹首詞的“詞眼”。要詳加分辨。例如:

何遜“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王維“下馬飲君酒”(《送別》王維)、“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王維、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後禪院》)、王昌齡“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

、蔣捷“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周邦彥“風老鶯雛,雨肥梅子”我們的古人慣於活用詞語,形容詞,名詞,都可作動詞,且壹作就作的鮮活生動,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壹句,又經了幾場雨呢?那該是從“小雨纖纖風細細”,到“拂堤楊柳醉春煙”,到“壹枝紅杏出墻來”,再到“花褪殘紅青杏小”,最後還是在雨裏豐肥。寫出了動態,寫出了形態,想那梅子從青青小小的羞澀,到黃黃肥肥的圓甜,那黃中暈紅的豐潤,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飲”、“冷”、“悅”、“空”、“淡”、“綠”、“紅”、“綠”、“老”、“肥”,均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這些詞語各有妙用,但有壹點是***同的,那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增強了詩詞的表現力、感染力。

(2) 註意詩詞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聯想去填補詩人留下的空白。

在詩詞鑒賞中,根據詩詞所規定的“再造條件”進行再造想象,可以補充詩人有意留下的空白,還原詩歌的場景,獲得更高的審美享受。這是詩詞欣賞的必要環節。詩詞的省略跟意象的組合有關。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壹種題目。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明明是三番問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對話,作者采用答話包孕問話的方法,精簡為二十個字。這就有如電影裏蒙太奇手法,壹個意象接壹個意象,壹個畫面接壹個畫面,鏡頭之間留下大量的空白,讓我們的讀者根據生活的邏輯、經驗的積累、自身的修養去補充完善。

其實,中國古典詩詞意象的組合,借助了漢語語法意合的特點,詞語與詞語之間、意象與意象之間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連接作用的詞語。例如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用的是"明月"、"清風"這樣慣熟的詞語,但是,當它們與"別枝驚鵲"和"半夜鳴蟬"結合在壹起之後,便構成了壹個聲色兼備、動靜鹹宜的深幽意境,人們甚至忽略了這兩句的平仄和對仗的工穩了。"月"和"驚鵲","風"和"鳴蟬"並非事物的簡單羅列,而是有著內在的聯系和因果關系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桃李春風壹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上句追憶京城相聚之樂,下句抒寫別後相思之深。詩人擺脫常境,不用“我們兩人當年相會”之類的壹般說法,卻拈出“壹杯酒”三字。“壹杯酒”,這太常見了!但惟其常見,正可給人以豐富的暗示。沈約《別範安成》雲:“勿言壹樽酒,明日難重持。”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雲:“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杜甫《春日憶李白》雲:“何時壹樽酒,重與細論文?”故人相見,或談心,或論文,總是要吃酒的。僅用“壹杯酒”,就寫出了兩人相會的情景。詩人還選了“桃李”、“春風”兩個詞。這兩個詞,也很陳熟,但正因為熟,能夠把陽春煙景壹下子喚到讀者面前,用這兩個詞給“壹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會之樂表現出來了

再試想,要用七個字寫出兩人離別和別後思念之殷,也不那麽容易。詩人卻選了“江湖”、“夜雨”、“十年燈”,作了動人的抒寫。“江湖”壹詞,能使人想到流轉和飄泊,杜甫《夢李白》雲:“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夜雨”,能引起懷人之情,李商隱《夜雨寄北》雲:“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在“江湖”而聽“夜雨”,就更增加蕭索之感。“夜雨”之時,需要點燈,所以接著選了“燈”字。“燈”,這是壹個常用詞,而“十年燈”,則是作者的首創,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聯綴,就能激發讀者的壹連串想象:兩個朋友,各自飄泊江湖,每逢夜雨,獨對孤燈,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這般情景,已延續了十年之久!、陸遊的《書憤》“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又如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全部是名詞的連綴,“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卻有壹種內在的深沈的聯系,似離實合,似斷實連,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創造的可能。杜牧《過華清宮》後兩句:“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壹騎紅塵”和“妃子笑”之間沒有任何關聯詞,直接拼合在壹起。可以說是“壹騎紅塵”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說是妃子在“壹騎紅塵”之中露出了笑臉,好像兩個鏡頭的疊印。兩種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確切。詩人只是把兩個具有對比性的意象擺在讀者面前,意象之間的聯系既要妳去想象、補充,又不許將它凝固起來。壹旦凝固下來,就失去了詩味;而詩歌的魅力,正在詩的多義。再如歐陽修的《蝶戀花》:“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門掩”和“黃昏”之間省去了聯系詞,可以理解為黃昏時分將門掩上,也可以理解為將黃昏掩於門外,又可以理解為,在此黃昏時分,將春光掩於門外,或許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婦有壹個關門的動作,時間又是黃昏,這個動作就表現了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悵。

(3) 還原顛倒的語序,把握詩人的真實意圖與情感側重點。典型的比如

1.主語後置。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漢陽樹歷歷(可數),鸚鵡洲芳草萋萋”,“漢陽樹”和“鸚鵡洲”置於“歷歷”、“萋萋”之後,看起來好象是賓語,實際上卻是被陳述的對象。

2.賓語前置。杜甫《月夜》詩:“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實即“香霧濕雲鬟,清輝寒玉臂”。詩人想象他遠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閨中望月,那散發著幽香的蒙蒙霧氣仿佛沾濕了她的頭發,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潔白的雙臂感到寒意。這裏的“濕”和“寒”都是所謂使動用法,“雲鬟”“玉臂”本是它們所支配的對象,結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語。辛棄疾《賀新郎》詞:“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晉代的陶淵明怎麽會酷似三國時的諸葛亮呢?原來作者是把他們二人都用來比喻友人陳亮的,分別說明陳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實為“看風流酷似淵明、臥龍諸葛”。賓語“淵明”跑到了主語的位置上。另如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詩:“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憐新雨後之竹,愛夕陽時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