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歌德是德國偉大的民族詩人,代表作《浮士德》是世界文學史上裏程碑式的作品。
2. 歌德的抒情詩是近代德國抒情詩的開端。詩歌特點:(1)贊美大自然,(2)謳歌愛情和友誼,(3)隱含了對專制和暴政的強烈不滿,(4)充滿了積極、健康、樂觀的精神。如《五月之歌》《歡會與離別》等。
3.“維特熱”:即為什麽歌德中篇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是德國第壹部產生世界影響的作品? (1)維特是壹個具有典型意義的18世紀德國進步青年的形象。黑暗的社會現實使他感到生命已無價值,精神崩潰,飲彈自殺。(2)維特是時代覺醒者和庸俗環境的反抗者,他以個人為中心來反抗,以孤傲對待德國現實的醜惡。他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3)也正因此,它感染了世界各國不同時代同病相憐的青年,他們從中找到***鳴,不少人不但模仿維特的服飾,甚至也學維特的自殺,壹時形成“維特熱”。
4.《浮士德》的取材與創作過程:(1)取材於德國16世紀關於浮土德博士的民間傳說。傳說他將靈魂賣給魔鬼,以探求新的生活出路。(2)整個構思過程延續了將近60年。在前人的基礎上,歌德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故事進行了全面改造,壹方面強調浮士德形象的特點,另壹方面改變了原故事的悲劇結局,賦予浮土德傳說以全新的意義。全劇沒有首尾相連的故事情節而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發展為線索,寫他探索人生要義的壹生。
5.《浮士德》的情節和結構:“基本情節可歸結為:壹幕序曲,兩個賭賽,終生追求,五幕悲劇。①《天上序曲》是劇作的開端,也是全劇的思想總綱。②第壹個賭賽是天帝和魔鬼關於“對世界和人的看法”——人能否實現和如何實現人生理想的問題,第二個賭賽是魔鬼梅非斯特關於“浮士德是否對生活產生滿足”。③壹生追求、五幕悲劇:知識的追求和知識的悲劇;感官的追求和愛情的悲劇;權勢的追求和從政的悲劇;美的追求和尋美的悲劇;事業的追求和事業心的悲劇。(2)結構:全劇結構上的特點是,沒有首尾相聯的故事情節作主線,各部分之間若即若離。它的龐大的、復雜的內容是靠著壹種內在因素維系,而構成壹個嚴密的整體。這種內在因素就是浮士德的精神發展史。詩劇以浮土德的思想發展為線索,寫他探索人生真諦的壹生經歷。
6.《浮土德》是壹部思想內容很豐富的作品,其主要的思想價值即詩劇意義:(1)通過浮士德的人生經歷宣傳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宣傳掙脫中世紀的愚昧狀態,克服人類內在和外在的矛盾,創造資產階級理想王國的啟蒙思想。(2)詩劇肯定創造和勞動,要人們“每天每日去開拓生活和自由,然後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詩劇表達了作者深刻的人生體驗——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過程又是循環前進的。(3)詩劇表達了作者對人類的堅定信念:在前進的道路上,人們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阻礙,但最終會找到人生的真理。(4)詩劇還表達了壹種現代意義,即人始終處於與外界的沖突中,失敗和災難無法避免,但主人公自身的行動決定自己的本質,從而奠定了現代人格的基礎。
7.梅非斯特是作品中另壹重要人物,形象特點:是壹個來自北歐傳說和基督教傳統的形象,在詩劇中作為浮士德的對立面出現。梅非斯特是生活中玩世不恭的虛無主義者典型,是情欲的化身,“惡”的代表,同時也是壹個象征、寓意型的形象。
8.歌德的世界意義:(1)歌德是德國的偉大詩人,德國古典文學和民族文學最傑出的代表。他創作了大量的優秀詩歌、戲劇和小說,成為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葉德國最重要的作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壹。(2)他的代表作詩劇《浮士德》是壹部關於世界和人生的作品,具有形而上的哲學意義,是世界文學史上裏程碑式的作品,詩劇表達了壹種現代意義,即人始終處於與外界的沖突中,失敗和災難無法避免,但主人公自身的行動決定自己的本質,從而奠定了現代人格的基礎。歌德在《浮土德》中揭示了人生的真諦:“要每天每日去開拓生活和自由,然後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3)是歌德首先提出了“世界文學”這壹概念,促進了全球文學壹體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