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龍井。色澤淡綠,芳香如蘭,滋味醇厚甘甜,形似雀舌,居中國名茶之首。
3.西湖的水盾。杭州傳統名優產品,產於西湖等淡水湖,又名馬蹄草、水荷葉。金代已有草的記載。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每次去杭州都是以濃湯為食,並定期派人回宮吃食。肉質細嫩,滑膩,用作湯勺,香味濃郁,被視為宴席上的珍貴食品。
4.塘棲枇杷。塘棲盛產枇杷,“唐叔?《地理誌》載有唐代貢品。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記載“塘棲產枇杷,較其他地方者,以白者最佳,黃次之”。其主要產地為塘棲的塘南、東塘、詹家橋。2004年5月,中國塘棲枇杷節開幕式上宣布,著名枇杷品種塘棲枇杷剛剛成功申請枇杷地理產品保護,枇杷也有了國家原產地品牌。
5、張小泉剪刀。明末清初,安徽人張思佳在杭州吳山開辦了“張大龍”剪刀作坊。做出來的剪刀質量很好,生意特別紅火。清乾隆年間被列為貢品。雖然生意紅火,卻引來了同行的模仿。為了辨別同名的假冒剪刀,他的兒子張小泉在市場上所向披靡。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他在“張小泉”的名字下加上了“最近”二字,並認為是真跡。乾隆年間,張小泉最近的剪刀被列為貢品。清宣彤第三年,張小泉被登記為“海韻沐浴日”。解放前夕,張小泉剪刀商店瀕臨倒閉。1956年,張小泉等32家剪刀商店實行公私合營,建成張小泉金雞剪刀總廠。6月1958,更名為張小泉金基剪刀廠。張小泉剪刀以其選材考究、鑲鋼均勻、打磨精細、鋒利異常、款式精美、經久耐用而享譽海內外。
6.天目筍幹。杭州傳統名品。天目山屬於杭州下轄的臨安縣,海拔1000米以上,四季分明。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最適合竹子生長。生產的竹筍具有殼薄、肉厚、質嫩、味甜的特點。臨安竹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壹。天目筍幹由鮮嫩的石筍精制而成,素有“鮮鮮”、“壹果疏”之稱。傳統品種有“烤、扁尖、肥尖、禿尖、小尖、直尖”等,保持了綠、肥、嫩、香、味的特點,有助消化、開胃、清涼、解毒的功效,被稱為“健康蔬菜”。現在它們和天目吳韻茶、昌化山核桃壹起被稱為“天目三寶”。用它做的筍幹很好吃。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等成分,有助於刺激食欲。
7.余杭山茶花。余杭景山茶是浙江傳統名茶。其主產區名為余杭、臨安兩縣交界處的京山,在國內外市場享有較高聲譽。山茶花外觀細膩,色澤翠綠,香氣高,滋味鮮,湯色黃綠,葉色鮮艷。景山是佛教勝地。逛景山,品景山茶,感覺第壹杯茶味道平淡,第二杯茶味道濃郁,第三杯茶味道醇厚。喝了之後會回味悠長,感覺很舒服,疲勞也會消失。山茶花年產量約2500公斤,遠銷國內外,深受歡迎。是壹種很有發展前景的名茶。
8.裏耶·安百裏。中國是蓮子的故鄉。早在5000年前,仰韶文化遺址就發現了兩顆蓮子。三千年前的《詩經》中有壹首名為《嵇有荷花》的詩。蓮子可食可藥,營養極其豐富。它們具有補陽養血、潤肺養心、健胃固精、延年益壽的作用。李時珍《本草綱目》說:“白蓮心腎,胃腸厚,精氣堅,精骨壯,補虛損,益耳目,祛寒濕。”內葉的白蓮,圓圓的,五顏六色的,飽滿的,去皮暖心的,容易燉,吃起來香。南宋時列為貢品,是歷代滋補佳品。
9.臨安山核桃。臨安,位於浙北天目山腳下,有著500年的悠久歷史,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國的60%和70%以上。在全球17種山核桃中,有幾種臨安山核桃成分最高,口感最好,是臨安“老三寶”之壹。山核桃果肉中蛋白質含量為7.8%-9.6%,氨基酸含量高達25%,其中7種氨基酸為人體必需。山核桃果肉含有22種礦物質元素,其中對人體有重要作用的鈣、鎂、鋅、磷、鐵含量非常豐富,營養價值很高,具有潤肺強腎、降血脂、預防心臟病等功效。長期食用對癌癥也有壹定的預防作用。
10,西湖綢傘。西湖綢傘作為杭州特產,輕巧悅目,造型美觀,攜帶方便,被譽為“西湖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