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詩的故事盡人皆知,壹般的版本都是這樣的。曹丕在朝堂上命題作文,題目是《兄弟》,但詩歌之中不能出現兄弟的任何紫煙,時間是行走七步的時間,寫出來賞妳壹條命,寫不出來剝奪妳的命。
但是曹植何許人也,他是被後世謝靈運用“才高八鬥”這個成語認證過的詩人(天下才有壹石,曹子建獨占八鬥,我得壹鬥,天下***分壹鬥。),這點難度根本不在話下。
於是曹植就沒有用七步,張口便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是《三國演義》裏引用的版本,大概是為了便於讀者閱讀,羅貫中把這首詩給簡化了,其實在《世說新語》裏,這首詩是這樣的: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相對於《三國演義》版本,這首詩多了幾個生僻字,但是寫得更形象更具體了。
但是宋朝的李昉卻說不,這不是最原始的版本。李昉整理過壹本書《太平廣記》,在這裏他引用了《世說新語》曹丕強迫曹植作詩的故事,但是內容卻大相徑庭。
故事的前提還是沒有變,魏文帝曹丕壹門心思找個機會弄死自己這個弟弟曹植。
有壹天哥倆出去玩,路上看見兩頭牛打架。
牛嘛,打架只能拼蠻力,牛頭相抵。
結果壹頭牛力氣不支,步步後退,最後跌入井裏死掉了。
曹丕壹看,機會來了,就對自己的弟弟說:“來吧弟弟,此情此景,妳不想吟詩壹首嗎?”
曹植說好。
曹丕說別著急,我還有限制條件呢。第壹不能出現牛、死、鬥、井四個中的任何壹個字。第二字數不能低於四十個字,也不能高於四十個字。第三時間限制是在馬行百步之內必須寫完。
如果無法按時交卷,也沒啥,只不過妳的頭顱和身軀就要分離。
這哪兒是牛打架,這是哥倆較勁。
曹植沒有選擇,只能做。
他打馬而行,最終做出壹首詩:
“兩肉齊道行,頭上戴橫骨。
行至氹土頭。峍起相唐突。
二敵不俱剛,壹肉臥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他寫完馬還沒有走完百步,時間還有。
此情此景,讓曹植萬般感慨,決定再寫壹首,便是那首著名的:
“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合著曹植寫了兩首詩,我們熟知的只不過他臨場發揮出來的。
至於哪個故事版本是正確的,已經不得而知了。
曹植七步詩的故事後來影響了許多人,歷史上許多文人小時候都效仿過這個橋段。
唐朝有個詩人叫史青,大年三十這天他給唐玄宗吹噓自己的才華,說七步成詩根本不在話下,他能五步成詩。
玄宗說好,那就試試,請以《除夕》為題寫壹首。
史青張口就來:
今歲今宵盡, 明年明日催。
寒隨壹夜去, 春迎五更來
氣色空中改, 容顏暗裏摧
風光人不覺, 已著後園梅 "
李隆基很是高興,賞賜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