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關於“關雎鳩的詩歌創作背景”的講解:
《關雎鳩》是壹首古老的詩歌,是《詩經》中的壹首,而《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
《關雎鳩》的創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周代。周代是由文王、武王兩位偉大的君王奠基的,成王、康王時期是周代的繁盛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壹個盛世。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勢逐漸衰微。
到後來,厲王被逐,幽王被殺,平王東遷,進入春秋時期。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壹個動蕩不安的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兼並,夷狄交侵,社會處於動蕩不安之中。
在這樣壹個背景下,《詩經》應運而生。它是壹部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集,由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將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
因此,《詩經》是周代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包含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以及大量反映勞動、打獵、戀愛、婚姻、社會習俗等方面的篇章。
《關雎鳩》是《詩經》中的壹首詩,是壹首有關愛情的詩篇,被認為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詩。它以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起興,描述了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並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
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願望。
總之,《關雎鳩》是在周代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壹首詩歌,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面貌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了解到周代社會的文化、風俗和人們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