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講述了女主人公溫柔、多情、勤勞、淳樸,具有多種美德,最後被丈夫虐待以至拋棄。我整理了《氓》課文教學反思,歡迎欣賞與借鑒。
《氓》課文教學反思壹:在教學實踐中,對《氓》這課書的設計與教學,我想用以下幾點來概括:
1、是尊重文本作者的創作主體性:
作為壹名老師,要帶領學生去“傾聽”那個兩千多年前的聲音,不斷把學生帶入壹個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間,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平時極少可能直接感受和體驗到的事物,幫助學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並在這種感受和理解的基礎上發現文本本身的美。
2、是尊重授課教師的教學主體性:
作為壹名老師,不必盲從權威的分析、更不必拘泥在某種教學模式或理論中,可以根據自己對文本獨立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解讀文本,獨立地組織語文教學,必須有對文本的深刻理解,並用最大容量的文學文化內涵充實自己的課堂,上出有點學術味道的課,讓學生有點學術探究的“動作”。
3、是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只有充分尊重文本作者的創作主體性和教師的教學主體性之後,才能正確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體地位的始終是學生。全部的語文教學活動都必須落實到學生的“學”上,都是為了盡快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語文素質的。作為教師必須遴選出適合學生的內容和形式,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學中,我努力用更豐厚的文學文化內涵充實課堂,用更典雅純粹的審美情操清新課堂,讓我的課堂有壹點探究的學術品味,啟發和培養學生樸素的同情與悲憫情懷。我還希望能夠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達到對詩歌的鑒賞之後,申發出更深層的思考。
《氓》課文教學反思二:今天把《氓》上完了,這應是上得最慢的壹次吧!壹篇文章六個段,我用了四節課來上,花的時間多,但比起以前幾次上都落實。
方法是很舊的,就是帶著學生串譯,然後歸納內容,分析下思想,抽譯鞏固,最後是背!但是效果我認為應是幾次中最好的了!以前講的時候,意思是沒有講得透的,講了之後,學生便如蜻蜒點水般過了,也不是很透的!但這壹次,自認為,不管是重點把握講解上,還是學生學上,都是過了手的!當然,和公開課是沒法比的,但在記憶和思想上,比起以前的幾次,那真是大大的超越了!
先說壹說亮點:
1、方法落實。
雖說是全文串譯,但串譯時,決不是我壹個人在說,我是不斷地在問,讓學生來答。問的時候,強化了他們壹種譯文的方法,就是補足詞語。我堅信,經過多次這樣的訓練,學生會掌握譯古文的方法的。
2、記得實在。
譯了壹段或是壹句之後,馬上就讓背,背了又譯,譯了又讀重點詞,再譯,再考,再齊讀。如此壹來,學生便會在頭裏反復學過的內容了。所以,記憶的效果是很好的。
3、思想有深度。
這壹次講,比以前任何壹次講的時候思想要落實。這四節課,學生非常的喜歡,由其是講了愛情的相關理念,學生們興奮,我也就借助了這個興奮,讓他們記牢了字詞句。
再思考壹下,我為何能在這個課上有提升呢?
1、認真譯文。
是的,我備課之前,是認真自己譯了每壹個字的。每個字力爭直譯,力爭用補的辦法來譯。這樣,經過自己的思考,文中的字,便壹個壹個地活了起來,熟了起來!譯文言譯多了,就發現了這樣壹個規律:照著註釋譯,即便是譯出來了,但很易忘掉;而自己譯,譯出來了,那個印象,是極為深刻的!所以,上任何的文言課,老師壹定要先自己譯文!自己不譯文,就不要上文言課!
2、記憶意識
是的,文言主要就是讓學生們記。如何巧記,少記,便是智慧之所在。在文言教學中,有了這個記憶意識,方向就對了,方向對了,方法自然就源源不斷地來了,而結果也就好了!
3、簡化意識。
記的東西多了,就記不下了。所以,我上文言文,壹直是本就化簡的意識的!壹段話,能記壹點就不記兩點;壹個方法,能用壹句話表達就不用兩句話;壹個意思,能用簡潔表述就盡量簡潔。正因為有了這種簡化的意識,我的課越來越幹凈,也越來越好記,方法越來越好用!
我知道,這次上《氓》,真的是壹個教學上的突破!繼續努力吧!
《氓》課文教學反思三:教學《詩經·衛風·氓》,婚前忠厚老實的氓,婚後竟然二三其德,溫柔癡情勤勞善良的女子竟遭丈夫背叛和虐待。面對咱文科班女生多男生少情況,我有意講到幾千年來女性的悲哀。我告訴他們,古代女子的婚姻悲劇有壹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因為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處於附屬地位,她們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壹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娘家的人的不理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更能反映出那個時代人的愛情觀、婚姻觀和女子在愛情中和社會中的弱勢地位,更能反映出這場婚姻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
不知不覺我將話題引到當代女子要自強自立上去了,我有意告誡女生們要自立自強,幸福得靠自己。還提到那些嫁入豪門的女星,那些嫁給有錢人的灰姑娘,如何修煉“忍”功才保婚姻無虞,誰知我才提“忍”字,竟有女生高聲宣稱“我願意忍”,且聲音還不止壹個!
“寧在寶馬裏哭,不願在自行車上笑”,可在課堂上敢這樣想,還敢這樣高聲宣稱,著實讓我驚掉下巴!才高壹的女生啊!
我out了嗎?不能理解,這些新時代的女生啊!
《氓》課文教學反思四:臨上課前,三位老師陸續走進教室,在教室後面坐定。本來剛放松下來的心情壹下子又緊張起來了。
今天要講的課文是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的第壹篇課文——《詩經》兩首中的《氓》。
首先是導入新課,問學生壹個問題:“如果給妳們壹篇文章,全部是由四個字四個字連綴起來的。這樣的文章讀起來有什麽感覺?”學生回答:“朗朗上口。”“那大家喜歡讀這樣的文章嗎?”有人說喜歡,也有人說不喜歡。“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樣壹篇文章,壹首四言詩《氓》。”接著介紹了關於《詩經》的文學常識:“六詩”(六義)、它的不同體制以及不同的表現手法。
接著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先讓全班齊讀壹遍課文。針對詩中出現的生字和容易讀錯的字,我把它們提出來板書在黑板上,給字註音,同時強調學生做好筆記,並且提醒他們註意字的筆畫以及與形近字的區別。接著我給學生示範讀了壹遍課文。同時明確:這是壹首典型的四言詩,節奏感非常明顯,大多為二二節拍。並要學生在課文中標註出節拍,這樣以後讀起來會比較有節奏感。在給了這些提醒之後再讓全班齊讀了壹遍課文。
然後,對文章進行講解。在學生對詩歌有了壹個比較流暢的閱讀後,結合課文下面的註釋疏通文章大意。文章有六章。在講解每壹章之前,我都叫壹位學生起來把該章朗讀壹遍。然後對該段的大意進行解釋。其中的重點字、詞提出來解釋,在黑板上板書出來,並且強調學生做好筆記。
在反復朗讀及疏通文意後,壹節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之前還很擔心:萬壹在下課鈴響之前就把準備好的內容講完了該怎麽辦。還好,在下課時差不多把準備好的壹節課的內容講完了。
下課後,歐陽老師肯定了我的`壹些教學方法。老師剛帶我的時候就和我說過,這個學校的學生基礎都很薄弱,講解課文要哦從最基礎的知識抓起。針對這樣壹種實際,我就從每壹篇文章的最基本的字音、字形、字義抓起,文中的壹些重點字詞重點解釋,板書在黑板上,並且強調做好筆記。歐陽老師說我這點做得較好,這樣有利於鞏固基礎 。但同時,歐陽老師也提出了她的中肯的建議。老師說我上課的語氣很平淡,在要重點強調的地方也還是平常的語氣。這樣壹堂課下來,學生聽得很沒勁,很容易讓他們打瞌睡。我想想,確實是這樣。第壹次面對這兒多的學生上課,心裏有點緊張,講課也就沒註意了。以後要多加註意,在該強調的地方,要加強語氣,或者重復幾遍。在該平緩的地方,也不能太過於平緩,要講的生動壹點。還有,就是我上課的時候沒有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我在講解課文的時候,註視到了學生,但是只是壹掃而過。因為不敢面對他們的眼睛,那樣我會更加緊張。所以,我的眼神是很渙散的。老師建議我要集中眼神,多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這樣的話,學生也容易集中精神,願意聽講。最後,老師也說,畢竟是第壹次正式上課,以後慢慢改正。上課上的次數多了,有了點經驗,這些問題也就會慢慢地解決的。
另外,我自己也發現了很多不足之處。可能是因為教案不是自己的原創的緣故,而且備課不是很充分,我對課程程序不是很熟悉。本節課是《氓》的第壹課時,所以朗讀方面占了較大成分。但是,其他的過程都是背下來的:第壹步該做什麽,第二步又該做什麽……並不是很自然地過渡下來的。我覺得這壹點要加強。要提前至少壹天備課,備好了課自己還要看上幾遍,熟悉教學程序以及教學內容。並且要在心裏默演壹遍,看看自己在哪個環節可能會卡殼,然後對這個環節再仔細看壹遍,以免正式上課的時候出現類似的情況。再者,要克服緊張的心理。後來聽十壹班的班主任說,我的聲音裏都夾雜著顫音,就知道我那時很緊張。
總體來說,對自己的第壹次上課不是很滿意。第二節課在十班上課,自我感覺起來,效果比十壹班好。歐陽老師的建議,我在以後的講課中慢慢改正吧!
在十班上課時,歐陽老師和十班班主任中途就離開了教室。老師壹走,我就感覺心裏沒那麽緊張了,而且更能放得開,講課也就輕松多了。後面的第三節課也沒有老師旁聽,放開來輕松上完了壹節課。
下課後,心裏的壹塊石頭總算落地了,重重地呼出壹口氣。每個人都會有很多第壹次,我終於第壹次真正地站上講臺講課了。雖然有很多不足,但是我會慢慢改正的。要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