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是杜甫的名言。縱觀古今中外,很多成功人士都是沿著這條路走過來的。中國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為了寫好《史記》,到過東海之濱,探過大禹的洞穴,收集了大量的資料。最後寫出了被魯迅譽為“史家絕唱”、“離騷”的不朽史書。李白壹生遊歷祖國名山大川,所以寫下了“飛檐走壁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名句。如果他沒有親眼見過黃河,怎麽會寫出“黃河之水如何移出天界”這首詩呢?杜甫本人就是這句名言的忠實實踐者。不到20歲,他就北上齊國和趙國,並“登峰造極,壹覽眾山小”激起了很多人對“五嶽獨尊”的向往。他經歷了戰爭的艱辛,所以得到了“何處花瓣已如淚落,孤鳥已唱出哀思”的感嘆和“三官”“三別”的佳句。如果王維沒有親身經歷大漠,怎麽會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千古名句?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壹生多次遊歷,才寫出壹部極具高文雪價值的地理著作《徐霞客遊記》。除非他親眼目睹並寫下來,否則我們怎麽知道世界上有這種奇跡?親近周恩來,《大江東去之歌》,為了拯救苦難的祖國,他不惜漂洋過海,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梅園新村留下了他的足跡,萬隆會議仿佛回響著他鏗鏘的聲音。他為中國革命走的路不止萬裏!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說:“旅行就是生活。”1831年,安徒生開始了他的第壹次海外漫遊。他帶著壹把傘,壹根拐杖,壹個簡單的包,走遍了歐洲所有的國家,先後完成了《阿馬格島漫遊》、《幻想》、《旅行剪影》等作品。朋友們,不用多舉例了。我想“走萬裏路”對我們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現代社會為我們提供了便利條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可能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這也是新大綱對學生的要求。現代教育不僅要關註學生的知識獲取和能力提升,還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古人也告訴我們“紙上得來的是淺的,永遠不知道要去做。”體驗現場的情感體驗是任何書本知識都無法替代的。
李清平校長認為,“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不僅僅是讀書和寫作的結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受到教育,學會思考,關註社會和人生。現在學生缺的就是這種課外“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