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是指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的三個部分。
下面分別來看壹下這三部分。
風“風”指國風。
《詩經》中有十五國風,分別是《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
對於“風”的具體定義,不同的學者說法不同。
《毛詩序》中給出“風”的具體定義是“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
鄭樵的《六經奧論》試圖從音樂上來解釋風:“風土之音曰風。”
宋代的朱熹也有類似的解釋:“風者,民俗歌謠之詩也。”
近代以來的學者多同意朱熹的觀點,認為“風”即“土風”,即不同地區地方音樂。
“風”的內容很多,主要表達壹下四方面的情感:
第壹,表達人民反抗剝削壓迫的願望和對勞役、兵役的痛苦與反感。例如《魏風·伐檀》揭示當時社會不合理現象,對不勞而食者提出了質問和抗議。《唐風·鴇羽》寫出了久困王事,在沈重的徭役壓榨下人民痛苦的呼號。《豳風·東山》描述戰後農村的破敗景象,揭示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不幸和痛苦,表達了人民對和平與勞動生活的渴望。
第二,謳歌勞動。比如《魏風·十畝之間》唱出了采桑姑娘在勞動中的歡樂和勞動後愉悅的心情。
第三,抒發愛國的情感並揭露統治階級的醜惡嘴臉。表比如《載馳》表達了許穆夫人為拯救祖國於危亡之中而奔走的崇高愛國精神。《相鼠》則對統治者進行了無情地鞭笞。
第四,表達愛情的戀歌和反映婦女婚姻與命運的詩篇。《召南·摽有梅》寫壹個女子唯恐青春易逝而急於求偶的熱切心情,大膽潑辣,真摯動人。
雅”雅“分大小,《詩經》中,有《小雅》***計74篇,有《大雅》***計31篇。
《毛詩序》認為:“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意思是說,政治方面的事務分小大,所以“雅”也分小大。”雅“指的就是政務。
宋代大儒朱熹認為“正《小雅》燕享之樂也,正《大雅》會朝之樂,受陳戒之辭也。”
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從詩的風格、聲調、內容幾方面對“雅”加以解釋,認為“大略《小雅》多燕享贈答、感事述懷之作;《大雅》多受陳戒、天人奧蘊之旨”。
近代的學者多從音樂方面加以解釋。有說“雅”即“秦聲”,是秦地之樂。有說“雅”借為“夏”,指夏民族所居之地,即西周王畿地區,雅音即夏音,亦即西周王畿地區的樂歌。
頌“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
《頌》詩總***40篇,其中有《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這些都是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從時間上看,《周頌》大部分完成於西周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