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為什麽不能以孩子氣為借口,為顧城殺妻開脫?

為什麽不能以孩子氣為借口,為顧城殺妻開脫?

1993年10月8日,顧城在新西蘭的激流島上將自己的妻子謝燁殺死。有人為顧城的這壹做法以?孩子氣?來開脫是很難服眾的,他們將顧城比作純粹的美學,可顧城在現實世界中不知分界感,詩歌並不是天性反叛的幌子,是不可被用來抵擋暴力的罪行的。

壹、顧城詩歌裏的兒童式幻想

顧城是朦朧派詩人,他出生伊始於1956年,在十多歲的時候與同輩的交流中激起了寫詩的沖動。可以說他的創作是來自於自然啟蒙。對於顧城來說,他對自然界的喧囂、生死、人性的判斷都是站在兒童的視角,認為世界的壹切都值得禮贊。直到1974年,當他從下放的農村回到城市後,他變得極為不適應現代文明的方式和生活,所以他的內心特別願意去構築壹個美好的童話世界,至此,他在所有的現代詩中都有著無盡的對於自然的向往,卻對人類社會是逃離的。他是壹個壹直活在自己的兒童式想象的世界中的人,這裏是由他所掌控的。

二、怒火走向悲劇

顧城和他的妻子謝燁定居在激流島,這也是顧城自己所建立的唯壹壹個可以脫離於現實世界的城堡。在這裏,顧城表現出十足的詩人架子,壹定要過他自己的詩中悠然自得的生活。所以在他從奧克蘭大學解聘後,就開始久居此地。然而沈重的貸款壓力和日常開銷的花費很快就壓垮了兩個沒有積蓄的人,所以他們想盡了辦法卻壹直生活的很貧苦。顧城對於謝燁的控制也是非常?暴力?的,他仿佛是這個激流島上的主人,這上面的壹切都是他所要掌控的,包括他的妻子。他想要營造壹種刻意的、制造的虛擬人生,要從現實生活中逃離出去。這種孩子氣最終也讓他最後與謝燁決裂,導致了慘劇的發生。

詩人所包含的詩歌精神是反叛強權,可當他把這種強權用到生活中,成為了壹位苛責他人的人,是不能用孩子氣去為他去開導的。故城作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而朦朧詩派本身就是追求平等和自由的,在這壹點上顧城完全是與其背道而行,所以在顧城殺妻這件事上是不能用孩子氣來遮掩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