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語言類的節目有很多,基本上每年都會有幾個,因為按照歷來的春晚的節目比例,這種語言類的節目會占到10%左右,每年都有那麽多。但真正給大家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的卻並不多。
1996年的春晚,鞏漢林,趙麗榮,兩位老藝術家有過壹個小品的表演叫做打工奇遇,相信裏面有壹些歌詞,但是現在印象仍然很深刻,註意96年的時候,那時候大部分人現在網絡上玩梗的這些年輕人可能都沒出生呢。就算出生了也根本不記得事情,但現在人們印象仍然很深刻,足以前這個節目的經典。宮廷玉液酒下壹句是什麽?可以說這是刻在骨子裏的東西,180壹杯,這酒怎麽樣,聽我給妳吹。
二零零壹年的春晚和他們的壹班人馬表演過壹個系列的小品,賣拐賣車賣支架。這壹個系列的作品就是給大家帶來單純的快樂,沒有說教。這幾年的小品裏面多多少少都帶有了壹些思想的宣傳,到最後非要搞壹個氛圍的升華,大家和和美美的,剛開始比較正能量大家還能接受,但時間久了他就覺得很無聊了,小品就是小品就是給人家帶來單純的快樂的。為什麽非要搞壹點氛圍上的升華呢?非要搞點正能量的東西。
可以說現在的很多小品之所以不能給大家帶來快樂了,大家沒有得到那種單純的快樂,就是因為裏面摻雜了太多的東西。試圖通過這樣壹個語言類的節目來傳達某些正能量的觀念與社會與時俱進的那些思想,沒必要。快樂就是快樂,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了就不純粹了,反而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如果真的是奔著給大家帶來單純的快樂的,不連帶著想表達那麽多東西,相信很多小品能夠更純粹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