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壁》是光緒二十四年(1898)譚嗣同在獄中寫的壹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的原文如下:
不顧壹切地不再想張儉,他忍受著死亡,為杜根治療了壹會兒。
我的笑從橫刀到天空,停留在肝膽。
這首詩表達了對避禍而死的改革領袖的贊美和祝福,對阻撓改革的頑固勢力的憎恨和蔑視,也表達了詩人願為自己的理想而死的英雄情懷。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光緒二十四年(1898)是農歷戊戌年。2008年6月,光緒皇帝進行了政治改革。8月,譚嗣同被召到北京參加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後發動政變,囚禁光緒皇帝,開始追殺改革派。9月21日,與、劉光第、康、楊銳、壹同被捕。這首詩是他在獄中寫的。
“望門思張儉”這句話,指的是譚嗣同對倉皇出逃的康有為等人安危的關心。自私的請求:他們可能會被支持政治改革的人接受和保護,就像張儉壹樣。
《忍死待杜根壹時》講的是東漢時期的義官故事。鄧太後借典故影射慈禧,事件壹模壹樣。既有對壓制改革者暴行的譴責,也有對改革者卷土重來的深切希望。這句話主要是說,雖然目前戊戌變法受到重創,但作為壹個立誌革故鼎新的仁人誌士,應該誌存高遠,忍受死亡才能生存下去。等待時機,以期進壹步發展。
“橫刀我笑蒼天”就是由上面兩句話衍生出來的:如果康和能平安脫險,高枕無憂,那我就對不起我的命了,我就該坦然面對血淋淋的屠刀,笑蒼天。
“去留兩昆侖山”的寫法,是詩歌表達的需要——包括練級,整個意義就在於像浩瀚的昆侖山壹樣指代壹個人的勇氣和魄力。其實從字面上講,留下昆侖這樣的“肝”和昆侖這樣的“膽”,也是表達了詩人的死,英雄主義和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