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橘頌》原文和譯文

《橘頌》原文和譯文

原文:?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誌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圜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白,類任道兮。紛缊宜脩,姱而不醜兮。?嗟爾幼誌,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願歲並謝,與長友兮。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年歲雖少,可師長兮。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譯文:?輝煌的橘樹啊,枝葉紛披。?生長在這南方,獨立不移。?綠的葉,白的花,尖銳的刺。?多麽可愛啊,圓滿的果子!?由青而黃。色彩多麽美麗!?內容潔白,芬芳無可比擬。?植根深固,不怕冰雪氛霏。?賦性堅貞,類似仁人誌士。?啊,年青的人,妳與眾不同。?妳誌趣堅定,竟與橘樹同風。?

妳,心胸開闊,氣度那麽從容!?妳不隨波逐流,也不固步自封。?妳謹慎存心,決不胡思亂想。?至誠壹片,期與日月同光。?我願和妳,永做個忘年的朋友。?不屈不撓,為真理十到盡頭!?妳年紀雖小,可以為世楷模。?足比古代的伯夷,永垂萬古!

《橘頌》賞析

《橘頌》是壹首詠物抒情詩。前半部分緣情詠物,以描寫為主;後半部分緣物抒情,以抒情為主。兩部分各有側重,而又互相勾連,融為壹體。詩人用擬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樹的美好形象,從各個側面描繪和歌頌,橘樹的形象是詩人用以激勵自己堅守節操的榜樣。

贊頌橘樹之美。“頌”是壹種詩體,取義於《詩經》“風、雅、頌”之“頌”。前人多以為此詩作於屈原青少年時代,也有人以為作於放逐江南時期。清姚鼐“疑此篇尚在懷王朝初被讒時所作”,似更符合詩中“閉心自慎,不終失過兮”等句透露的詩人境遇。

南國多橘,楚地更可以稱之為橘樹的故鄉了。《漢書》盛稱“江陵千樹橘”,可見早在漢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產橘而聞名遐邇。不過橘樹的習性也奇:只有生長於南土,才能結出甘美的果實,倘要將它遷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澀的枳實了。

《晏子春秋》所記“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這不是壹大缺憾嗎?但在深深熱愛故國鄉土的屈原看來,這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秉性,正可與自己矢誌不渝的愛國情誌相通。所以在他遭讒被疏、賦閑郢都期間,即以南國的橘樹作為砥礪誌節的榜樣,深情地寫下了這首詠物名作《橘頌》。

作者介紹: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漢族,出生於楚國丹陽,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壹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

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壹幟,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