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小雨
唐朝: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註釋
此詩又名‘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這首小詩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看似平淡,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範陽》),原來,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譯文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
它像酥酪般細密而滋潤,
遠望草色依稀連成壹片,
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
這是壹年中最美的景色,
遠勝過綠楊滿城的暮春。
賞析
這是壹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第壹句寫初春的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十分準確地寫出了它的特點,遣詞用句十分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色。以遠看似青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三、四兩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壹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新意。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壹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創作背景
初春小雨作於公元823年(長慶三年)早春。當時韓愈已經56歲,任吏部侍郎。這是他壹生所做最大的官。雖然時間不長(他57歲就病逝了),但是這個時候的心情非常好。此前不久,鎮州(今河北正定)藩鎮叛亂,韓愈奉命前往宣撫,說服叛軍,平息了壹場叛亂。
穆宗皇帝非常高興,把他從兵部侍郎任上調為吏部侍郎。在文學方面,他早已聲名大振。同時在復興儒學的事業中,他也卓有建樹。因此,雖然年近花甲,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而是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大約韓愈約張籍遊春,張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於是作這首詩寄贈,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觸發張籍的遊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