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啟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 桃花潭水縱然有壹千尺那麽深,也比不過汪倫送別我的壹片真情。
《贈汪倫》通過寫汪倫送別好友李白,表達了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這首詩寫的是汪倫(唱歌)來為李白送行的情景。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是說詩人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種語言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壹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從詩中分析,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當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不辭而別的李白灑脫不羈,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短短十四字就寫出兩人樂天派的性格和他們之間不拘形跡的友誼。 由於桃花潭就在附近,於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他的情深作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壹轉換間。”(《唐詩別裁》)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幹的事物聯系在壹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麽汪倫的情誼之深,讀者也可想而知了。詩人結合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這兩句詩也如脫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喻人的感情之深,是詩家常用的寫法,如果詩人說,汪倫的友情真像潭水那樣深,也是可以的,但顯得壹般化,還有壹點刻意雕琢的味道。而詩中的寫法,好像兩個友人船邊餞別,壹個“勸君更進壹杯酒”,壹個“壹杯壹杯復壹杯”。口頭語,眼前景,有壹種天真自然之趣,隱隱使讀者看到大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
希望能幫到忙 太湖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