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黃白玉溪鎮景點,萬福寺

黃白玉溪鎮景點,萬福寺

玉溪千年古剎——黃白山萬福寺萬福寺位於福建省福清市玉溪鎮西北的黃白山上。在古代,黃白因盛產黃白木材而得名。唐貞元五年(789),莆田人正在向六祖慧能學習禪宗,後返回福建。他們路過黃陂山,喜愛它美麗的山川,也記得師父“苦盡甘來”的寄語。因為他們意識到“黃陂味苦”,於是開始修建寺廟,最初取名“般若堂”。貞元八年(792),在唐唐的東邊建了壹個庭院,寺廟規模很大。朝廷賜名“建福寺”,俗稱“黃渤寺”。大中二年(848),希望在此出家。後來,他去了江西百丈山祭拜淮海,印心後又回到了黃白。

淮海宣揚吉祥,吉祥宣揚仁義玄學,黃渤成為林佶教的發源地之壹。紹興年間(1131-1162),林佶派禪師楊琦從湖南巍山來到這裏,10年。到了元代,逐漸衰落,寺廟荒廢。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禪師在普天俗人周新建的幫助下,休整重修了寺廟,香火大盛。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入侵福建沿海,寺廟毀於戰火。隆慶初(1567-1568),中天和尚發願重修,進京奏藏經。經過八年不成功的等待,他死在了首都。他的弟子建元、靜元繼承遺誌,去了北京。在經歷了六年的嚴寒酷暑之後,他們得到了該城宰相葉的幫助。朝廷賜藏經678封,紫袍三件,同時賜“萬福寺”,沿用至今。寺廟還沒修的時候,建元和凈顏就回到了寺廟,開始修建正殿和佛堂。葉還捐建了壹座藏經閣,寺廟開始衰落並興盛起來。崇禎二年(1629),修建東溪客館,僧人前往湖州金粟山廣惠寺,邀請密雲武元為住持。崇禎六年(1633),密雲隱退,費因通讓禪師坐地,袁茵升任西塘。崇禎十年(1637),隱士對黃柏山方丈萬福寺印象深刻。他遠赴漳州和潮州籌集資金。經過幾年的努力,他修建了大雄寶殿、法堂、山門、齋堂、鐘鼓樓、倉庫、茅舍等30多個地方。與此同時,袁茵還大力提拔林佶宗鋒。清順治十壹年(1654),袁茵東渡日本,其弟子惠門星佩接任方丈。清乾隆年間(1736-1795),寺廟再次衰落,清福和尚壹度靠募捐恢復。1928突然被山洪搶走,寺廟損失嚴重。1949年又發生了壹次火災,千年古剎被壹把火把燒毀,藏經和文物被燒光。

1957年春,雖經多方努力,但在唐朝舊址只修建了兩座寺廟和方丈供僧人居住,很難修復整個寺廟。1966年,寺廟瀕臨毀滅。1982年,寺院被列為中國漢族地區重點佛教寺院。1989年4月,福清黃白山萬福寺建設委員會成立,由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任名譽主任,已故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廈門南普陀寺方丈苗湛任主任,省、國家級開放寺院住持(監)任委員,開始對萬福寺進行修繕。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都有資金。在什邡山新的支持下,修復工程的第壹階段於1989年夏天開始。起初重建了壹座600多平方米的佛寺,新建了壹座160平方米的大遼。經過多年努力,特別是在海外僑胞的支持下,黃渤萬福寺重建工程已經完成,現有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達摩殿、禪堂、隱元紀念館等已全部更換。1997 12.8,為重建完成和佛像開光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目前寺內還留有三個石槽,其中壹個宋代的石槽上有“春僧生四慈三舍,清五年七月(1045)所建,方丈沙門復修”的銘文。

小檗名山,瀑歌之鄉,梁江淹入福建之地,宰相裴皈依遠祖,葉保護藏書。巖石,洞穴,巖石,山脊,溪流,池塘,水井,泉水,寺廟,教堂,塔和庭院被嚴格列出,形成自己的景觀。釋子白衣,朝野名流,賦詩詠對聯,刻摩崖碑刻,使黨外情趣倍增。

在這個盛世,明朝是重新建立的,梵蒂岡是新的。如果壹個有遠大前程的人走近黃白峰頂,他會大開眼界,洞穴和森林會被真實的物品和石頭覆蓋,這自然會使他受益匪淺。

明·靈樞居士詩雲:

世界上有兩個黃檗,這個中山是真的。從上壹代看碑,和尚看重家鄉人,坐禪壹夜,路過。會更多的祭奠十二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