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壹個詩人遍地飛的朝代,用個通俗易懂的比喻來說,就是妳走在大街上,隨便踹了壹個人的屁股,這個人都很有可能是詩人,但是詩人雖多,能夠千古留名的卻寥寥無幾,有些人能夠憑借壹首詩就名聲大噪也是常事,於是就會發生壹些諸如版權糾紛的問題,在這個糾紛中,居然有壹個舅舅看中了親外甥的壹首詩中的壹句,想要強行更改版權,遇到阻攔,直接就動了謀殺的心思。
在唐朝記錄下來的四萬兩千八百三十二首詩中,有壹句古詩至今被我們傳頌,那就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讀起這句詩來,我們都是耳熟能詳,但是這壹句詩居然在兩首詩中同時出現了,分別劉希夷的《帶悲白頭翁》和宋之問的《有所思》,這肯定存在著有人抄襲的成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兩首詩作者的關系還非同尋常,他們是舅舅和外甥的關系,更加蹊蹺的是,這首詩的著作權居然釀成了壹場慘絕人寰的謀殺案。
宋之問(約公元656-約公元712),在武則天時期,他的詩情才氣抑制不住,曾經兩次奪得皇家詩歌比賽的第壹名,在朝廷的文人圈裏面可以說是獨領風騷,在風頭最大的時候,還被武則天召進了宮中,專門讓他鉆研詩藝,但是不知道為什麽隨著時間的拉長,宋之問久久沒有新的作品問世,他的才氣也都沈寂了,相應的宋之問的權利也就消失殆了,在江山待有才人出的時代,宋之問很快就被人忘記了。
當武則天再壹次征召天下名士,入宮參問朝廷政事的時候,宋之問找遍了整個名單,都沒有發現他的名字,萬分沮喪的他,曾經還寫下了壹首詩向武則天表達自己的敬慕之情,但是武則天居然以他口臭為原因,將他拒之千裏之外,宋之問意識到自己江郎才盡,所換來的必定是仕途的終結,他多麽的希望自己還能像以前那樣,時不時作出壹首讓人稱絕的詩,從而證明自己曾經皇家冠軍的實力。
有壹天,外甥拿著壹首詩過來給他欣賞,他看見裏面有壹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當場拍案叫絕,贊嘆不已,他認為外甥的名聲不大,沒有多少人認識他,於是動了竊詩的念頭,他滿懷信心的相信,這首詩壹定可以讓他重新回到皇家詩壇的巔峰,誰知道劉希夷自己就難得有這麽好的作品,根本就沒有讓給舅舅的意思,宋之問惱羞成怒,於是就起了殺心,他設了壹個圈套,將外甥騙到壹個房間,用黃沙填滿他的口鼻,用麻袋壓住他的胸口,壹直到他窒息而死。宋之問對權利和名聲的渴望轉化為他對好詩的窺探,進壹步轉化成為他殺人的動機,
沒有想到這壹局耳熟能詳的詩句背後居然還有這麽壹樁謀殺案,劉希夷妙手偶得的佳句變成了他被人殺害的元兇,行兇之人居然還是他的親舅舅,這讓宋之問的名聲更加的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