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出自唐代王之渙《鷺宿詩》,全文如下:
鸛塔
太陽在西山附近慢慢下沈,黃河流入東海。
更上壹層樓,看得更遠
這首詩的前兩句寫的是自然風光,但是當妳開始寫的時候,妳會把萬裏縮在妳的指尖,讓妳擁有萬裏觸手可及。最後兩句大寫意,寫得出人意料,將哲理、風景、情境融得天衣無縫,成為鸛塔上不朽的絕唱。
詩人的心靈,在大自然的震撼下,悟出了壹種樸素而深刻的哲理,這種哲理能促使人們拋棄固步自封的膚淺知識,登高望遠,不斷開拓新的更好的境界。
清代詩評家也認為:“王詩缺兩橫,前橫已盡,後橫有千裏之勢。”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代表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聞名,鸛樓在中國也很有名。
這首詩雖然只有二十個十字,卻畫出了北方河山千鈞壹發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它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幾千年來壹直激勵著中華民族。
特別是最後兩句經常被引用,表達壹種積極探索,無限進取的人生態度。
如今,這首詩已經出現在中國多個重要的政治和外交場合。
擴展數據
讓人再接再厲的成語——大踏步前進。
更進壹步。
意思是學習,成績等以後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宋代,長沙有壹個和尚叫景岑(cén),人稱“長沙和尚”。他經常去各地傳教和演講。
壹天,趙顯大師應邀到壹座佛寺講學。
大師講得深入淺出,表情優美,聽的人深受感染。
趙顯大師講完後,壹個和尚站起來問他幾個問題,大師慢慢回答。
和尚聽了不懂的話,又問師父,於是兩人壹問壹答,氣氛親切自然。
他們說的是佛教的最高境界——十界。
為了解釋“十方世界”是怎麽回事,趙賢大師當場拿出了壹張紙條。
所謂書法,就是佛教中記載歌詞的書。
卻見大師指著上面的壹段文字念道:
壹百英尺的桿子是不動的,雖然妳得到的不是真的。
壹定要努力上進,十方之界,則是全身。
意思是“百尺竿頭,更進壹步,更進壹步,十方世界,才算真正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