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矮籬矮屋在板橋西,十畝桑蔭連稻畦。滿眼都是兒孫,稻季雞鳴午。
翻譯:
西邊是樹籬、茅屋、板橋,10畝桑樹林緊挨著稻田。滿眼都是孫子,陽光照在屋檐上,午飯時飄來雞的香味,這時雞開始叫了。
贊賞:
這首詩吸收了獨特的田園風光,構成了壹幅非常有特色的農家畫卷。作者從家的位置和特點入手,籬笆短,意思是院子小,沒有墻。房子又矮又小,當然;“板橋西”,指出房屋庭院的位置,位於木架橋的西面,表示家中東面有壹條小溪。
然後,作者睜開眼睛,周圍的桑園和稻田連成壹片。“十英畝”,不壹而足。“桑蔭”就是不寫桑樹,不寫桑田,寫桑蔭,說明桑樹長勢茂盛,枝高葉茂。同時,《桑樹影》和《稻界》指出,農民的主要勞動是養蠶和種田,即男耕女織。
“結”字寫桑田和稻田連在壹起,油綠喜人。孟子曰:“五畝之宅為桑樹,五十人可穿衣帛。”(上接梁章)顯然,這是壹個豐衣足食、自給自足的家庭。
溫飽自給是農民安居樂業的前提,但似乎不足以表達家庭的幸福。於是我又加了壹句:“滿眼都是兒孫。”安居樂業,再加上兒孫滿堂,更是陽光明媚。這首詩暗示有大量的勞動力,繁榮的人口和豐收在望。表現出滿足的快樂心情。
最後壹句“稻香時節雞鳴午時”,前面很美,但卻給靜態畫面增添了富有鄉村特色的聲音和味道。中午,鍋裏的米飯溢出誘人的香味,中午還有幾聲雞啼,似乎在告訴勞動的兒孫們,該收工回來吃飯了。
四首詩寫出了四幅典型的農村生活畫卷,在寂靜中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前兩句是靜態描寫,像壹幅靜物畫。筆法雖簡,卻傳達出農村特有的靜謐氣息。後兩句調動了視覺、聽覺和嗅覺,用五感生動地豐富了“農家樂”的內容。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壹個老農坐在院子裏四處張望。
古代有不少關於田的詩歌,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佳作。比如辛棄疾的《清平樂》說:“草檐低,溪上草青。醉的吳地方醉了,聲音溫柔動聽,白發老人是誰家的?大男孩鋤豆流東,中男孩織雞籠;我最喜歡孩子的死,我躺在小溪上剝蓮花。”可以說是農家生活的小品,細節生動,活潑,新鮮。
但這是從作者的角度寫的,是詩人眼中家庭的歡樂。而《田》這首詩,卻是站在老農的角度,描寫了老農眼中家庭的幸福,讀來更是感人至深。阿清詩人濂評價這首詩說:“田家自有田家之樂。那些大清早等雞叫的人怎麽會知道這種味道?”當然,那些如坐針氈、坐等烏鴉上法庭的官員是不可能享受到這種樂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