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縣
今天的白銀市平川縣屬於安定縣(漢代從北地縣分出),縣轄高平(今寧夏固原),這是靖遠縣級行政體制的開始。辛莽時期,祖禮縣改為禮縣鄉。東漢時,祖禮縣南移,丘音縣改為殷茵縣,隸屬無為縣。三國時期,屬魏國無為縣。東晉十六國時期,後主趙將祖厲郡南移,設隴東郡。前秦在殷茵縣設立平涼縣。西秦屬元川郡(今甘肅省榆中縣)。南北朝時,高平鎮(今寧夏固原)位於北魏,殷茵縣屬之。西魏建立徽州,靖遠稱為徽州。北周改徽州為會寧防。隋朝時會寧防禦改為會寧鎮,後改為會寧縣,隸屬平涼郡。唐初會寧縣改為西會州,後改為會寧縣,屬關內道。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徽州因糧食充足改為蘇州,當年改名徽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徽州為會寧縣,烏蘭、會寧兩縣隸屬於此。廣德年間,降入吐蕃,改名汝哲。北宋時期,西夏國兩次攻占靖遠。傅園第二年(公元1099年),舉行了建會。
靖遠縣
州城,家敷川郡。崇寧三年(公元1104),改為文賦縣,屬靖遠路。南宋時,先後被金和西夏攻陷,金將縣改為寶川縣。到了元朝,還是徽州,隸屬於陜西省的恭王府。明初在叠烈遜(今白銀市平川區)設巡檢司。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被任命為烈烈森巡檢司,安置在衛,屬陜西行省都指揮所。清朝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魏改為魏,隸屬府。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靖遠衛並入龍遊道。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靖遠衛改為靖遠縣,屬宮長賦。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靖遠縣改為蘭州府。民國三年(公元1914),甘肅省有七條路,靖遠縣屬於鄉村專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1961年屬定西地區。1961—1963,隸屬白銀市。1964—1985,屬於定西地區。1985年8月,白銀市復置,靖遠縣歸白銀市管轄。
2.靖遠縣歷史文化民居
靖遠是壹個通過移民發展起來的地方,人們的生活習俗經歷了壹個不斷融合和演變的過程。為了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移居到這裏的人們把出行方便、避風禦寒、靠近水源作為選擇居住地的主要考慮因素,逐漸形成了不同類型的人口聚居地,這壹點從中國很多小地方的命名就可以看出來。人們歷來選擇城市、城堡、海灣、沙灘、水、井、泉、梁、洞、塬、溝、墩、店、河、平原、廟作為聚集地,如古城、裴家堡、東灣、米潭、大營水、劉家井、紅柳泉、沙梁、曹西安。在這些聚集地中,有的以血緣為核心,有的是歷代軍營,有的以地形地貌命名。另外,因為以前是邊境地區,人都住在壹個地方,這也和抵禦外敵入侵有直接關系。居住形式有城堡、樓房、土房、高屋、土洞、箍窯、棚道、睡鋪等。
規定飲食
在靖遠農村,人們保持著壹日三餐的習慣。他們早上工作兩個多小時,九點左右吃早飯。壹般來說,黃米或白米是壹天中最重要的。午飯是下午壹點,冷季饅頭,暖季涼粉涼面。日落時的晚餐大多是煮熟的意大利面。城市居民壹日三餐,早餐在早上,壹般量很少。中午他們做米飯炒菜,晚上主要做面食。
連衣裙
20世紀50年代以前,因為貧富差距,人們的穿著差異很大。生活條件極差的人,夏天有衣穿,冬天禦寒,油汙打補丁。普通人,春秋兩季主要穿大腰褲和短外套,夏天穿毛衣短褲,多為自制粗布,冬天穿大排扣棉衣,俗稱“裹肚子”,天冷時穿羊皮外套。夏天戴瓜皮帽或毛巾,冬天戴氈帽、棉帽。富人家以絲綢、緞子為主,春秋穿長袍、短上衣、襯大衣,冬季穿裘皮大衣。夏天戴灰色絲絨帽,冬天戴黑色平絨帽。壹些大學生和工作人員身著中山裝,男士穿著自制的圓形平底鞋,年輕女士穿著繡花鞋。
喪葬習俗
葬禮儀式和習俗復雜而持久。靖遠民間的喪葬習俗可以分為臨終、守店、服喪、戴孝、接第三、家族祭祀等幾個程序。
3.靖遠縣歷史文化民居靖遠是壹個經過移民開發的地方,人們的生活習俗經歷了壹個不斷融合和演變的過程。
為了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移居到這裏的人們把出行方便、避風禦寒、靠近水源作為選擇居住地的主要考慮因素,逐漸形成了不同類型的人口聚居地,這壹點從中國很多小地方的命名就可以看出來。人們歷來選擇城市、城堡、海灣、沙灘、水、井、泉、梁、洞、塬、溝、墩、店、河、平原、廟作為聚集地,如古城、裴家堡、東灣、米潭、大營水、劉家井、紅柳泉、沙梁、曹西安。
在這些聚集地中,有的以血緣為核心,有的是歷代軍營,有的以地形地貌命名。另外,因為以前是邊境地區,人都住在壹個地方,這也和抵禦外敵入侵有直接關系。
居住形式有城堡、樓房、土房、高屋、土洞、箍窯、棚道、睡鋪等。飲食在靖遠農村,人們保持著壹日三餐的習慣。他們早上工作兩個多小時,九點左右吃早飯。壹般來說,黃米或白米是壹天中最重要的。
午飯是下午壹點,冷季饅頭,暖季涼粉涼面。日落時的晚餐大多是煮熟的意大利面。
城市居民壹日三餐,早餐在早上,壹般量很少。中午他們做米飯炒菜,晚上主要做面食。服裝50年代以前,由於貧富差距,人們的服裝差別很大。
生活條件極差的人,夏天有衣穿,冬天禦寒,油汙打補丁。普通人,春秋兩季主要穿大腰褲和短外套,夏天穿毛衣短褲,多為自制粗布,冬天穿大排扣棉衣,俗稱“裹肚子”,天冷時穿羊皮外套。
夏天戴瓜皮帽或毛巾,冬天戴氈帽、棉帽。富人家以絲綢、緞子為主,春秋穿長袍、短上衣、襯大衣,冬季穿裘皮大衣。
夏天戴灰色絲絨帽,冬天戴黑色平絨帽。壹些大學生和工作人員身著中山裝,男士穿著自制的圓形平底鞋,年輕女士穿著繡花鞋。
喪葬禮俗喪葬禮俗紛繁復雜,傳承已久。靖遠民間的喪葬習俗可以分為臨終、守店、服喪、戴孝、接第三、家族祭祀等幾個程序。
4.靖遠烏蘭山古史巍然屹立在縣城南部,又名南山。
關於烏蘭山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壹種是唐代靖遠設烏蘭縣,山名由此得。另壹種說法是,很久以前,烏蘭山上生長著壹種開紅花的野草,叫烏蘭草。開花的時候整座山都是紅色的,蒙古語是紅色的意思,歷史上靖遠被蒙古人占領,烏蘭山就叫紅山。
擴展數據:
烏蘭鎮因縣城南部的烏蘭山而得名。解放前屬城關鎮辦事處管轄,解放後簡媜為靖遠縣第七區辦事處。
1958年,人民公社改為西灘、城關兩個公社。1963年並入城關區辦事處,1968年改為城關公社,1983年改稱烏蘭公社。農村體制調整後,建立烏蘭鄉。2004年與城關鎮合並,組建烏蘭鎮。
烏蘭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鐘靈很美。幾千年來,中華兒女世世代代在這片風水寶地生活、勞動、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