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土家族 tujia zu
Tujia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為8028133人。
民族概況
土家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壹。主要分布於湘鄂川黔毗連的武陵山地區。即湖南省西部的永順、龍山、保靖、桑植、古丈等縣;湖北省西部的來鳳、鶴峰、鹹豐、宣恩、利川、恩施、巴東、建始、五峰、長陽等市縣;四川省的酉陽、秀山、黔江、石柱、彭水等縣。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土家族人口數為8028133。使用土家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中的壹種獨立語言。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現在絕大多數人通用漢語;沿酉水(源自湖北鶴峰,註入湖南沅水)流域約20萬人仍使用土家語,有的也兼通漢語。
土家族,史籍中稱謂較多。秦漢時,以其崇拜白虎被稱為“廩君種”,或以使用武器特征稱為“板楣蠻”,或以其人呼“賦”為“賽”而稱為“責人”;屬巴郡南郡蠻”和“武陵蠻”的壹種。次後,多以地域命族,被稱為“溪蠻”,“樓中蠻”,“巴建蠻”,“信州蠻”,“陽蠻”等。宋代,出現了區別於武陵地區其他族別而專指土家的“土民”、“土蠻”、“土兵”等名稱。以後,隨著 *** 大量遷入,“土家”作為族稱開始出現。
土家族的來源,目前說法不壹。壹說來源於秦滅巴後,定居於湘鄂川黔邊的巴人;二說根據湘西龍山、瀘溪、大庸等縣市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遺址和土家語地名,認為土家族主要來源於湘西土著,與進入的巴人、 *** 融合而成;三說根據《復溪州銅柱記》有關記載和土家族與彜語相近以及土家與雲南部分彜族風俗相同等現象,認為來源於唐中葉的烏蠻。
泰滅巴以後,生活在武陵境內的巴人,以火耕水耨、漁獵山伐為業,繁衍生息。其首領依靠其同種或同姓的種姓血緣關系進行統治,維持內部關系。西漢末年,“武陵夷”田疆起兵反抗王莽篡權。以後“零陽蠻”、“濫中蠻”、“巫蠻”和“澧中蠻”都起兵反抗壓榨。三國時,蜀漢與孫吳長期爭奪夔、峽和武陵地區,土家族成為他們相互爭奪的重要對象。蜀吳的長期爭奪,使武陵地區各族人民難以安生。這以後的南北朝和隋朝,武陵地區各部勢力迅速發展,經常處於各自雄踞壹方,中央控制松弛,戰爭頻任,社會動蕩。唐朝開始,中央采取羈縻州縣制度,任命歸順的地方首領以州縣官職,治理其地,並準其世代承襲,使土家族日趨穩定,與漢族的經濟文化交流日漸加強。土家族人民在抗擊外敵入侵、支援紅軍長征。打擊 *** 反動派的鬥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和犧牲。
社會經濟
土家族是較早從事農耕的民族。土家族由於自己的生產技術低,生產工具落後、產量低,於是他們向漢族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引進先進的生產工具,從而提高土家族的生產力水平,加速社會經濟的進步。唐、宋間,由於實行羈縻州縣制度,社會比較穩定,土漢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但仍處於不習牛耕的刀耕火種階段,而兼事漁獵。居於統治地位的封建領主,除奴役土民外,還不時驅使“土兵”至鄰近漢區擄掠人口、財物。元至清康熙年間,建立土司制度。土司的統治客觀上曾使土家族的活動地域更加穩定,民族特點得以保持。但這時地主經濟開始出現。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封建領主經濟解體,地主經濟迅速發展。土司時“蠻不出境,漢不入洞”的禁令被打破,大批漢族農民和商人遷入,帶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使農業、手工業和商業迅速發展。但是鴉片戰爭後,資本主義商品和鴉片於鹹豐末年大量銷往土家族地區,土布、土靛、蠟染等傳統工藝產品逐漸失去銷路,受到沈重打擊。帝國主義者廉價大量收購桐油、茶葉、木材、藥材等土特產品, *** 了桐、茶種植業和榨油、木竹加工業的發展,城鎮商業和集市貿易日漸興旺。各業行會組織開始出現。辛亥革命後,土家族地區兵災頻繁,農村經濟陷於破產,商業停滯,民不聊生,直到解放前夕,土家族地區的經濟仍然十分落後。
解放後,黨和國家制定和落實民族政策。把土家人定為單壹民族。並於1957年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1983、1984年成立了酉陽、秀山、石柱、黔江、彭水五個自治縣。土家族人民實現了當家作主的權利。在黨和 *** 的支持和幫助下,武陵山地區的土家族人民已經基本解決溫飽,正在向脫貧致富之路邁進。
文化藝術
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形成了土家族絢麗多彩的文化和獨有的風俗習慣。《張古老制天地》、《梅山打虎》、《洪水登天》等民間故事,流傳至今。詩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以長篇敘事詩《綿雞》最為著名。民族民間音樂品種繁多。聲樂有勞動號子、山歌、神歌等。器樂有打擊樂、吹奏樂等。音樂界把打擊樂“打溜子”譽為“土家族的交響樂”,通常用四件樂器演奏,強烈的節奏、快速的旋律、變幻的音響,令人傾倒。“打溜子”也是“標題音樂”,曲牌有《八哥洗澡》、《喜鵲鬧梅》、《火車進山》、《馬過橋》、《牛擦癢》等固定名目,傳統曲牌多達200多套。土家族的戲劇有茅古斯、陰花歌、儺戲、南戲、酉戲等多種。土家族的儺戲,可以稱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貴州銅仁土家族地區,是我國保存儺戲最完整、演出儺戲最多的壹個儺文化圈,國內外專家都十分關註。傳統的擺手舞、八寶銅鈴舞、跳喪舞古樸剛健,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濃厚的生活氣息。“西朗卡鋪”(土家鋪蓋)是土家姑娘精織的特有手工藝品,織工精巧,色彩絢麗,有100多種圖案,這和擺手舞壹起被稱作土家族人民的藝術之花。
風俗習慣與重要節日
土家族人民勤懇耕山,善於漁獵,並在冬春季節“趕杖”(圍獵)。主食包谷、稻米,土家族地區最普及的風味食品是糯米粑粑、米炕臘肉和唐饊。在服飾方面,女裝為短衣大袖,右衽開襟,滾鑲2~3層花邊,原著8幅羅裙,後改為鑲邊筒褲;男裝為對襟短衫,頭纏2~3米長的青絲帕。很多地方土家族的服飾與漢族差不多。只有在隆重 *** 和節日,或偏僻山村,能見到土家族傳統服飾。在住宅建築方面,土家山鄉的吊腳樓最為有特色。這是壹種幹欄式結構,樓下餵養牲畜或堆放雜物,樓上作姑娘們的閨房,是織布、繡花、績麻、做鞋之所。這種設計,既克服了山區地勢不平的限制,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間;既通風,又防潮;既安全,又衛生。
土家族在古代曾流行過姑家女兒必嫁舅家(稱為還“骨種”)的交錯從表優先婚姻。還有兄亡弟收嫂,弟亡兄納弟媳的收繼婚。男女原多對歌相愛結婚。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婚姻逐步受到財產的限制和父母的約束,直至建國前,盛行封建買賣婚姻。建國後,自由戀愛,婚姻自主多了起來,但在農村父母包辦婚姻依然存在。過去多行火葬,送葬時請土老師(巫師)念經,道士開路。後來受漢族的影響,實行土葬。
在節慶方面,以過四月八、六月六和土家年為主要節日。最隆重的是過土家年,俗稱過“趕年”,即趕在漢族過年的前壹天進行,大年為臘月二十九,小年為臘月二十八。
宗教信仰
土家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