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題主說的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至於原因,其實與我們從小受到的語文課程教育息息相關。
從小到大,我們被要求接觸、背誦的就是中國古代詩詞,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就要掌握唐詩三百首,試問誰記憶中的詩歌啟蒙不是“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或者“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呢?沒有幾個孩子從小就會讀海子、顧城或者徐誌摩的現代詩歌吧。
年齡大壹點過後,在小學六年的時間裏學習的也都是古詩詞,在教材裏基本不會見到現代詩歌的影子。好不容易到了初中、高中,能夠在語文教材中見到現代詩歌的影子了,教材編寫者們也只會選擇他們認為適合這些孩子誦讀的詩歌,更不用說與那些古詩詞相比,這些詩歌完全不是重點掌握的了。
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對於現代詩歌的接觸少的可憐,更不用說對詩人以及詩歌產生興趣了。
而且在中國普通家長的眼中,大家都普遍對現代詩人以及現代詩歌懷有偏見,認為詩人如徐誌摩之流都很輕浮,會教壞孩子,就更加不會讓孩子接觸詩歌了。更有甚者,他們認為詩人氣質上都很陰郁,不適合孩子成長,顧城、海子等詩人自殺對家長影響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