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獨樹壹幟的茶花殿堂——茶花古詩賞析(四)

獨樹壹幟的茶花殿堂——茶花古詩賞析(四)

南宋著名詩人辛棄疾寫下“浣溪沙與客賞茶花,壹朵花落於地,彈起”借賞花抒發憂國情懷;

酒面沈郁綠重,黃昏庭院朦朧。落髻鴉妝孫壽醉,泥秦宮。?

我在想,是不是春天裏的花多留幾天,就沒人關心雨和風了。我們在綠色珍珠樓下見。

辛棄疾,本名佑安,號稼軒,南宋抗金將領。他是著名的豪放詞人,被譽為“詞中之龍”,與蘇軾並稱為“蘇信”,與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他的詞風是“激情豪放,風流豪放”,代表了南宋豪放詞的最高成就。現存600余字,其中有《賈集》和《短句集》,代代相傳。

這首詞是詩人閑暇時的作品。雖然說的是賞花的閑情逸致,但也暗含了詩人對國事的焦慮。?

詞的第壹句“酒面沈郁,綠被沈甸甸”,描寫的是山茶花的顏色和鑲嵌。茶花以紅色為主,粉紅色與人醉酒後臉上的紅暈十分相似,故詞人稱之為“酒面”。後面的“翠貝”二字是鑲嵌的顏色,“重”字點出了它的密集繁華之態。“酒面”後面的“郁悶”二字從何說起?詞的第二句話就是最好的註腳:“黃昏時庭院朦朧。”因為時間是黃昏之後,月色朦朧的時候,院子裏的山茶花自然是“沈郁”的,看起來有點模糊。這第二段描寫,既明確交代了詩人賞花的具體時間,又讓第壹句對山茶花的描寫塵埃落定,真是壹舉兩得。

之後的三四句,詩人用典故來描述事物,以古代美人為喻,高度評價茶花之美:“孫壽醉,鬢上妝,泥秦宮。”孫壽是後漢季梁的妻子。《後漢書·季梁傳》記載:“(朝廷)封姬之妻孫壽為襄城國君......她生活的美好是邪惡的,她把皺眉、馬尾辮、彎腰和齲齒的微笑作為壹種魅力。.....紀愛囚奴秦公,官至太倉階,得出入守所。住在宮中,需篩禦侍衛,憑言、因、私。”在這裏,詩人用孫守智的優雅和神韻描繪茶花之美,“孫守嘴”壹詞與開頭的“酒面”壹詞不謀而合。後面用了“泥秦公”二字,秦公被孫壽的美貌迷住,進壹步表現茶花之美,惟妙惟肖,引人入勝。?

在詩的第二部分,詩人把筆從第壹部分轉到描寫山茶花的美麗,轉到它枯萎時的情形。前兩句“不知花留春幾日,風雨無人顧”,寓意深刻。從字面上看,詩人是在為花感慨:花期總是有限的,它能年輕幾天?它帶給人們的春光還能持續多久?但是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在乎這寶貴的花期了,也沒有人在乎風風雨雨破壞了這美好的春光。事實上,詩人用茶花來表達他對現實的感受,他經常用落花來象征國家的現狀。比如《摸魚》壹詞,詩人用“不如消幾場風波,春回匆匆,惜春怕早開,何況無數紅花”來表達對國事的憂慮。這個詞也是如此。詩人用山茶花在風雨中雕零無人問津的現象,感受和影射南宋朝野沒有多少人關心國家現狀和國家命運。

結尾兩句“綠珠樓下見,妳就紅了”,後面是前面的描述,更具體的表現了春天落花的形狀。“綠珠”是晉代石崇的壹個妓女。《晉書·石崇傳》說:“我仰慕妓女,稱之為綠珠,美麗艷麗,擅吹笛子。孫秀使人去要,崇大怒曰:‘我愛綠珠,得不到。’表示憤怒,改正,接受崇拜。崇政在樓上設宴,引座員上門。崇正說:‘我為妳犯了罪。’綠珠哭曰:‘當孝死於官前。’在樓下跳樓身亡。“後人對呂渚之死深感惋惜。唐代詩人杜牧曾在壹首詩中說:“死之命運,止之可惜。”(題為《桃花庵夫人》)。在這裏,詩人用綠珠來形容山茶花雕零的情形,表現了他對花的深情。其實這是詩人憂國情懷的曲折表達。在辛詞中,通過跌宕起伏來表達他的憂國情懷的比較常見,這裏就不贅述了。?

此詞突出的藝術特點是含蓄委婉,有別於辛詞常見的豪放風格。比如寫茶花的顏色,詩人不直接寫“紅”字,而是用“酒面”來表達。感覺南宋朝野關心國家現狀的人不多,用壹句“不知花留春幾日,風雨無人管”來表現,委婉含蓄,讀來讓人百看不厭。

南宋詩人劉克莊寫茶花,其中融入了個人的經歷和感受;

少婦走在霜下的天空,山茶花獨自佇立在花叢中。

我不知道外面有千山萬水的森林,但是看看盆裏的壹本紅寶書。?

性在每次天冷的時候就開始被拆解,顏色很深卻又愛被太陽微微烤。?

人們都說這棵樹特別難養,早晚都是孩子們給它澆水。?

劉克莊字謙福,號厚村俗人,官至龍圖閣學士。南宋詩人、批評家。詩歌屬於豪放派,作品數量多,內容廣,多談時事,多反思民生。受辛棄疾影響,詞豪放,有散論傾向。《後村長的短句》作者。他是《千家詩》最早的編者。

這首《茶花》是壹首抒情詩。?

《少婦走在霜下的天空》開篇就描寫了霜雪女神“少婦走在霜中”來雪,指出節日在冬天,“黎明下的天空”,特別指出時間在早晨,同時渲染了山茶花盛開的特定環境和獨特氛圍。“廳中獨山茶滿花”。茶花獨開,百花爭艷後的寺廟更顯典雅光彩。贊美山茶花固有的華麗形象和獨特品格。總的來說,花詩常因開花早、推陳出新而受到稱贊。而這首《茶花》詩,則領略了“落後”之美,倍加可愛。詩人用寫實的手法,揮起飽含情感的筆,贊美山茶花不爭第壹的高尚品格,令人嘆為觀止,耐人尋味。?

顓頊的《露天不知千林,盆中看壹片紅》,以“室外”“盆中”“千林”“壹書”“壹書”“紅”為例,描寫了壹種內外不同,遠近不同的復雜層次,描繪了千樹的整體和壹書。“室外”是遠景,“盆內”是近景;“千木”是廣義的描述,“壹書”是近景;“毛”寫的是漫天的白,“紅”寫的是火和血壹樣盛開的山茶花。再加上“我不知道”和“看著吧”的有意強調,既緊扣了詩的主題,又突出了茶花的紅笑。“不知道”其實是知道的,不過是假耳朵。“看壹下”其實是壹種偏好,但也是真誠的。“我不知道”和“我知道”就像唐代詩人孟浩然《我在春天的這個早晨輕快地醒來》(《春曉》)中的“我沒有感覺”,意思是“我沒有感覺”和“我感覺”,因為我聽到了到處都是鳥鳴。“看”的“看”可圈可點。壹旦被強調和強調,就顯示了雙靈山茶花的濃厚興趣及其欺霜抑雪的大無畏精神。鬥爭的穩定性表達了詩人的高度贊揚。?

項鏈“每到寒夜就開始被拆,顏色雖深,卻愛在陽光下微微烘烤”。山茶花性遲,歲末寒時,與其“年寒後死”的“松柏”,不如想想它的性格!茶花顏色深,喜歡微烤溫熱的光。看它的氣質,就像向日葵和冬青樹對著太陽的特點!“每經”壹句表達的是喜寒之意,“但愛”壹句表達的是驅寒之善。這種冷與暖的感覺對比,和諧地統壹了物質的辯證法和藝術的辯證法,小組做工嫻熟,欣賞山茶花的獨特之處,自然不變,芳香如初。花,依然如此;人也是。?

兩句話結尾“人家說這樹特別不好養,早晚都是孩子們給澆的”。寫的是山茶花那麽好看,那麽堅定,卻有人說特別難養,這是不夠的;詩人簡潔地回答:只要妳別忘了指示童子仆早晚澆點水和肥料就行。反駁難養的說法很有意思。特別難養的“有”字,表現了批評的分量,而自學成材的“子”字,則表現了易養易養,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對茶花的特別喜愛和堅定維護,蘊含著深刻的含義。?

縱觀全詩,第壹聯肅然起敬,大體領略了茶花的氣質。對聯比較承接,具體欣賞山茶花的艷麗從容姿態;頸聯深入幽僻之處,強烈贊賞山茶花耐寒向陽的特性;在問答的最後,我深深體會到了山茶花簡單易保養的性格。切入工作情境,首尾相接。詩人巧妙地把山茶花的描寫和性格刻畫,融進了他個人對機遇的感受,寄托了他自己的清雅之情,使他妙趣橫生。對於山茶花,似乎孕育著壹種自戀的贊美;個人認為,它似乎透露出壹種完全誠實和無爭議的嘆息。

南宋詩人余的《茶花》,通過賞花寫人,表達了詩人孤獨、淡然的情懷;

花時間在近東的壹個讀書人家裏,這樣可以帶酒帶茶。?

玉皇大帝收拾好送回天庭,就怕雲陽沒有這朵花了。?

余是南宋江西詩派的著名詩人。喚醒尼姑庵。性大膽,嗜詩嗜酒,遍遊名山大川,飲酒作詩,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著有10卷《覺醒寺佛珠集》。

這首《茶花》字面上看起來很平淡,但稍加品味,感覺是“言少意多,有說不完的味道。”(南宋洪邁《容齋隨筆》)這個“味”,就是詩人身上有壹種不尋常的“怪趣”。?

這首詩和其他賞花詩很不壹樣。愛花人士中有很多人喜愛山茶花,因為它冬天耐寒,郁郁蔥蔥,色彩斑斕。優質如寒梅,但花臉不如梅細薄。艷麗如牡丹,卻又不像牡丹,不堪入目。可以說是美輪美奐。不同的人對茶花有不同的理解和寄托,因為茶花的色香味俱佳。老百姓壹般有兩種方式,壹種是誇他們不避霜雪,壹種是把他們的花塗成各種顏色。這首小詩,卻描寫了詩人想帶著酒和茶去東溪賞花的閑情逸致,從側面贊美茶花。

第壹句是去看花,先指出山茶花生長的地方。這壹筆意義重大。詩人出於自己的好奇,對山茶花的高韻深有體會。這茶花植物不循雕欄,不伴亭臺樓閣,不與花為伍,而是“近東溪花住書生家。”東溪不完全指某個地方,但我們可以知道它是壹個非常僻靜的地方,山川秀美。這裏沒有塵世的喧囂,只是壹個俗人躲在這裏躲避塵世。茶花只是臨清的壹條小溪,有情人相伴。這是關於山茶花的生長環境,以“東溪”和“居士”為例脫離世俗,突出山茶花的無塵世界。

既然是這麽奇葩,為什麽不讓人向往呢?所以詩人要去看。看花是很平常的事情,不用我細說。但這首詩的詩人卻津津樂道於去賞花時的不尋常之舉:“帶瓶酒和茶”,帶瓶酒去外地賞花,可見他是愛花的,他也是要帶茶的。看來他會在花前徘徊很久。妳無法抑制自己對欣賞茶花的好奇心,用“好”和“錢”這兩個形容詞來形容妳對欣賞茶花的獨特熱情和熱愛。此時,詩人為我們畫了壹幅肖像。他的喜事來了,不能不無憂無慮,手舞足蹈。

但這畢竟是外部情況。他的熱戀就是這樣。我覺得還有壹個謎。是的,他在想,“玉帝會把它收拾好,還天,所以他怕雲陽不會有這樣的花。”這是出於壹種奇怪的想象,寫這種山茶花是極其奇怪的。山茶花的確是世界上罕見的花。它有著婀娜多姿的花朵,高大豐滿,被“連根拔起”,“尊貴無比”。它能開於深秋至初春,雪盛開,其花爛如火,故人們稱贊它為“金天之浩然之氣,非果之馬”(北宋黃庭堅)、“非壹般兒花”(南宋王)。山茶花有很多奇怪的東西。如何寫壹首絕句?詩人很聰明,他用虛擬的筆把點點模糊,讓讀者用自己的想象去彌補。詩只在奇怪的字上用筆,只強調他為什麽愛這茶花。原來這本來就是天賜之物,我能偶爾看到它的美好,也是幸運的。而且,仙界的奇花異草如何能長久留在人間?壹旦玉帝把它們放回天上,地球上就再也不會有這樣的花了。仙人與凡人的區別,顯示了茶花獨有的特質。玉帝天庭裏的種種奇思妙想,把詩人對茶花的喜愛推向了高潮,也把他對茶花的贊美推向了極致,那就是“異常和諧”,新奇自然,離平凡不遠。

這首七絕作為詠花詩,不如花的姿態和色彩,只寫賞花。還有花,而且都是從花來的,寫花,只寫賞花時當時帶酒帶茶的行為和心理想法,用很簡單的筆。但“象中有趣,有人在,勝於死句”(方清舒冬《續趙薇展顏》),所以包裝包含多重含義。“善於帶酒帶茶”是主句,生動地描述了花友們的好客和愛情,而第壹句,三四句從不同的角度彌補了這個動作的原因,所以全詩描寫了詩人對茶花的喜愛,很有力量。?

另外,詩中還有壹個隱藏的第二層意思,這正是詩的目的。這第二層意思有兩層:壹是對茶花之美的贊美,塑造了茶花棄俗留塵、超凡脫俗的形象,通過寫奇花異草愛好者的喜愛和欣賞來側寫茶花之美。這叫吟花。第二層是以賞花寫人。描寫他閑適安詳的外表,他奇特的感情和情趣,他的審美追求和詩人孤獨冷漠的情懷。這首詩真的是詠花抒懷。?

前人評價王維時說:“王右丞如秋水蓮花,隨風而笑。”(南宋詩人魏清之《玉屑》)這裏的東西山茶不就是詩人在西山徘徊,遙望塵埃的壹種比較嗎?

余賞花歸來後還寫了壹首《茶花》詩,抒發自己的賞花之情:

玉潔冷冷的,被這對山花驚到了。

我從未見過世界上的壹朵花。?

?詩中贊美山茶花玉潔冰寒時開,生長在偏僻多塵之地。我的西部之旅讓我大開眼界,我見到了我從未見過的花。賞花的興奮難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