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宋代詩人石昊的壹首詩《翠湖濕山晚煙集》。原文:濕翠湖山收晚煙。月華如練水。興來匆匆上了漁船。綠草旁有曹婷雕像,霜雲數曲竹花邊。去哪裏找神仙。
這首詩的意思是:在晚霞中,濕潤的青山漸漸被煙霧籠罩。這裏的濕綠是指濕綠的山,夕煙是指傍晚升起的煙。全詩描繪了美麗的自然風光,給人壹種寧靜安詳的感覺。
浣溪沙,原名唐·,後被用作碑文名。此調分平與平兩種,42字居多,44字與46字。唐人韓沃最早采用此調,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愁”為主體,另有四種變體。
四十二字雙音,上三句三平韻,下三句兩平韻。此調音節鮮明,婉約豪放的詩人常用。代表作品有顏姝的《浣溪沙,壹個新詞壹杯酒》,秦觀的《浣溪沙,壹座孤寒樓》。
作者的寫作風格
石昊(1106-1194),原名若訥,是壹個真正的隱士。鄞縣人,明州(今浙江寧波)人。中國是南宋的政治家和詩人。石昊自幼就讀於桃園書院,結識了王思文、秦征、齊威、袁燮等人。桃園書院由李青五學士之壹的知望創辦,石昊的曾祖父石基曾師從知望。
成熟老實人石昊,從經典和歷史中汲取教訓,言之鑿鑿,立論穩健,如論山東用兵不可得,論對人,論北伐失敗,論打回北的不軌行為,都強烈表示朝廷要量力而行,北伐不可貿然進行,都是成熟男人為國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