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歌頌七十二烈士滿腔熱血報效祖國英勇捐軀,下聯描寫四萬萬同胞對他們的深切哀悼。
擴展資料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是指1911年4月27日在中國廣州起義(即黃花崗起義)中犧牲後葬於廣州市東北郊(現廣州市越秀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的革命黨人。
1911年4月27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為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在廣州舉行起義。起義失敗之後,中國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先生冒著生命危險將七十二具烈士遺骸收殮,購買現黃花崗壹地安葬。後來這裏便成為了紀念三·二九黃花崗起義的黃花崗公園。
1894年興中會成立之後,孫中山先生就把武裝起義作為改變社會性質的主要手段,策劃了廣州起義和惠州起義。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以後,孫中山先生連續在廣東和西南地區策劃了多次武裝起義。1910年廣州新軍起義失敗後,孫中山先生和中國同盟會的主要成員在檳榔嶼召開會議,認真總結了失敗的教訓,決定集中力量、認真準備,在廣州再次舉行起義,奪取廣州城以後再兵分二路,把革命的火焰燃向全國,最終推翻滿清王朝。1910年秋,孫中山與中國同盟會的許多重要骨幹集議於庇能(今檳榔嶼),召開庇能會議,決定在廣州發動新的武裝起義。會議總結了過去的經驗教訓,確定以中國同盟會會員為骨幹(先鋒),廣泛發動新軍、防管、巡警、會黨和民軍,並在奪取省城後把革命火焰燃向長江流域和全國。會後,孫中山到各地募款。黃興、趙聲負責籌劃起義,主持了總機關"統籌部"。大批革命黨人集中於香港。廣州城內建立了約四十個據點。由於情勢的變化,起義日期壹再變動。當黃興最終決定4月27日發難時,不得不把原計劃的十路並舉改為四路突擊。但當舉義時,實際上只有黃興率領的壹支隊伍直撲兩廣總督衙門,並分兵攻打督練公所等處。孤軍轉戰,最後不幸失敗,喻培倫、方聲洞、陳更新、林覺民等約百余人死難。終歸因力量懸殊而失敗。
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之後,中國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冒生命危險將當初能找到的戰死和被俘後慷慨就義的72名革命黨人(實有100多名革命黨人壯烈犧牲)的遺體葬於廣州東北郊,並改紅花崗為黃花崗。因此,史稱此役革命黨人安息之地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通稱最初安葬的革命黨人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黃花崗最初只是黃土壹抔的墓地,甚為荒涼。1918年,滇軍師長方聲濤(方聲洞之兄)募款修墓。1921年,紀功坊、墓亭相繼落成。後查七十二烈士之外,尚有十四名烈士犧牲於此役,***86人,姓名全部刻於《廣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記》石碑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