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文學語言繁復善變,力求在“在中國文字的風火爐中”,煉出壹顆丹來。在其《逍遙遊》散文集後記中,有這樣壹段話,可以窺其壹二。“在《逍遙遊》,《鬼雨》壹類的作品裏,我倒真想在中國文字的風火爐中,煉出壹顆丹來。在這壹類作品裏,我嘗試把中國的文字壓縮、捶扁、拉長、磨利,把它拆開又拼攏,折來且疊去,為了試驗它的速度、密度和彈性。我的理想是要讓中國的文字,在變化各殊的句法中,交響成壹個大樂隊,而作家的筆應該壹揮百應,如交響樂的指揮杖。只要看看,像林語堂和其他作家的散文,如何仍在單調而僵硬的句法中。跳怪淒涼的八佾舞,中國的現代散文家,就應猛悟散文早該革命了。” 從詩歌藝術上看,余光中是個“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壹,壹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誌和理想的詩,壹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壹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天國的夜市》、《鐘乳石》、《萬聖節》、《蓮的聯想》、《武陵少年》、《敲打樂》、《在冷戰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十余種。其中最著名有《鄉愁》。
具象美
余光中擅長錘煉動詞,能以富於動態美感的語言,刻畫事物動態之象,從而表現事物的動態之美。
密度美和彈性美
密度美指的是在有限的文字中盡力包孕可能的意涵,引發豐富多樣的美感。彈性美指的是語言伸縮自如與變化多方,形成文字的藝術美感。
音樂美
流沙河在《余光中壹百首》論及余光中詩作的音樂性,舉了〈漂水花--贈羅門之二〉為例,說這首詩的用韻“淺、邊、片、扁、西、年”同韻,聽起來很和諧;而其中又放了兩個不同韻部的字:笑、腰,以造成變化,前後韻程交錯。中國古典詩的古體常見轉韻,都是甲韻用了轉乙韻,乙韻用了轉丙韻,丙韻用了轉丁運。余光中的詩卻不是這樣,他更新了傳統用韻的方式,常常是甲韻未完已有乙韻出現,乙韻未完已有丙韻出現,丙韻未完已有丁韻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