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古詩賞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古詩賞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

 原文: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註釋

 ①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民間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

 ②憶:想念。

 ③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就在這壹帶。

 ④異鄉:他鄉。

 ⑤倍:加倍,更加。

 ⑥遙知:遠遠的想到。

 ⑦登高: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民間有登高避邪的習俗。

 ⑧茱萸(zhū yú):又名越椒,壹種香氣濃烈的植物,傳說重陽節紮茱萸袋,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災。

  寫作背景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壹詩,是王維十七歲時所作。王維少年時就與胞弟王縉離開家鄉蒲州到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客遊。在詩歌創作方面的久負盛名,使他成為王公、駙馬、達官貴人的座上清客,這使他有機會大量接觸上層社會的生活,對世態炎涼和統治階級的腐 敗生活有了深刻認識,並且產生了深深的厭倦。久而久之,思鄉懷親之感不斷襲擾他。特別是在他十七歲那年的“九·九”重陽佳節之日,達官貴人們都以家宴自娛,胞弟王縉也回蒲州去了,壹種難以排遣的孤獨感和思鄉之情突然在舉目無親的詩人心中爆發,遂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了。

  譯文

 譯文壹(轉):“我”獨自壹人在他鄉遊居漂泊,每每壹到好節日,我對家鄉,對親人,對老友那濃濃的思念之情更加深了。遙想兄弟們壹定正在登高山吧!壹定都插上了茱萸,唯壹可惜的就是少了“我”壹人。

 譯文二(轉):我獨自壹人作客他鄉,每逢這美好節日便更加思念親人。在遠方就知道兄弟們登上高處,身上都佩帶著茱萸草,卻少了我壹個人。

 韻譯:

 獨自壹人流落他鄉成為異鄉客,

 每碰到傳統節日加倍思念親人。

 在遠方也知道兄弟們攀登高山,

 都采茱萸插戴頭上只有我沒有。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抒發身在異鄉的`遊子適逢佳節對故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們的心聲,引起人們的***鳴。全詩樸素無華,蘊藉深厚,用詞精練,曲折有致,堪稱千古絕唱。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首句寫身在異鄉的詩人每到佳節倍加思念故鄉的兄弟親人。

 起句壹個“獨”字,造境突兀,既刻劃出了詩人舉目無親、孑然孤單的形象,又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寂寞淒涼的心境。兩個“異”字叠用,更加強了詩人的孤獨之感,為詩的畫面增添了淒楚的色彩。第二句是全詩的詩眼和感情主線。這裏的“每逢”二字,突破了“九月九日”這壹特定時間的局限,使人體會到詩中之情醞釀日久,今年九月九日的爆發只不過是碰到了重陽佳節這壹導火索罷了,壹個“倍”字,既渲染了今日思親之情的強烈,又表明了平日思親之經常。這兩句詩著重在寫詩人節日的感受,由於詩題已經點明時值重陽佳節,埋下了熱鬧歡愉的節日場面的伏筆,因而就愈使人感到身“在異鄉為異客”的孤寂的遊子形象,更加鮮明。

 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這首詩的後兩句,如果順著“佳節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采取另壹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壹泓微波蕩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沈。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由自己思親,想到親人節日必然也在想念自己,從而更加深了詩人珍視兄弟手足之情、思念家鄉親人的情思。古時有重陽節佩茱萸登高飲菊花酒可以消災避邪之說。這裏,詩人巧妙地通過兄弟重陽佳節佩茱萸囊登高這壹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細節來使兄弟思己之情具體化、形象化,用兄弟對登高行列缺了壹人的遺憾心情來反射出詩人思親的心曲,更使人感到詩情真摯:委婉動人。

 這首詩註重感受和細節的典型性,“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受,既是詩人日常感受的升華,又是長期客居異鄉的遊子節日感受的概括和總結,有相當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登高插茱萸的細節,體現了節日兄弟聚首的歡悅,同時也具有濃厚的時代和地方色彩。正因為這首詩註重感受、細節、時間、環境諸方面的典型選擇,因而就形象逼真地表達了詩人具有典型意義的感情。因此千百年來屢經傳誦。

 千古名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詩的第壹句用了“獨”、“異”兩個字,分量下得很足。詩人對親人的思念,對他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裏面。“異鄉為異客”,不過是說在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壹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在自然經濟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別很大,詩人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到異地去,會感到壹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壹葉浮萍。“異鄉”、“異客”,正是樸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

 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壹定是顯露的,但壹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壹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壹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描寫就顯得十分自然。

 這種體驗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過。而壹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相關名句:“但將酩酊酬佳節”,“重陽獨酌杯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