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
1129,金兀術南下,搜山探海捉趙構;公元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南宋中興四將之壹的韓世忠率領八千宋軍攔截金軍大將金兀術。雙方在長江黃天蕩(今南京市棲霞區)水域展開大戰,史稱“黃天蕩之戰”。當年二月,金兀術率領數萬將士從臨安(杭州)起航,沿京杭大運河北上。
三月初,金人行至鎮江附近水域,韓世忠部隊數十艘大船覆蓋江面,擋住了8金軍的去路。雙方在鎮江西北海域激戰。
宋軍訓練有素,船也很堅固,而韓世忠鎮定自若地指揮著壹艘巨大的飛船。金軍乘坐的客船、商船大多在臨安被劫,在韓世忠被專業戰船撞擊、掀翻或擊碎,不堪壹擊。
金人不擅水戰,地形不熟,裝備落後。在第壹次戰鬥中,他們損失了兩名將軍和200多名士兵。蜀國敲響了金鐘令撤退。他第壹次意識到自己低估了韓世忠。
從臨安出發,他聽說宋朝有個叫韓世忠的猛將。當年韓世忠率8000人駐守鎮江,揚言要攔截金兵,讓金兀術來而不返。
金兀術當然不以為意,自己驅馳萬裏,壹路從燕京到臨安,如入無人之境,區區八千士兵想要阻擋數萬金朝鐵騎,簡直是笑話。現在他覺得自己像個笑話。
鎮江府內,長江與大運河交匯,水網密布,溝渠縱橫,宛若迷宮。韓世忠早有準備,命人用破船堵住東面入海口,切斷他順長江而下,沿海北上的道路;現在被大軍從正面攔截。看來只有壹個方向還有機會——往西進江,逆流而上,隨機應變。第二天,金兀術率部沿長江南岸西進。
韓世忠沿北岸壹路圍困封鎖,又派三十余只獨木舟攻打南岸。金軍不熟悉長江水道,在宋軍的追擊下,沖進東北死水港的建康黃天蕩。黃天蕩是長江改道的壹部分水路,以前沒有源頭,河道狹窄,到處都是泥濘的雜草。
韓世忠立即命令船隊封鎖出口,並根據金軍多獨木舟的特點,讓工匠們趕制大量帶鐵鉤的鐵鏈。金軍輕舟從黃天蕩突圍後,宋軍帶著戰船駛近。然後,士兵們扔出鐵鏈,鉤住8艘金軍船只,拖了過來。突圍不成,金軍撤退,在裏面回蕩。
韓世忠知道敵我力量懸殊。如果宋軍與他正面交鋒,他可能無法利用這壹點。現在金人在甕中,只要他堅守自己的槍和出口,就會被困住,直到彈盡糧絕,絕望。如果他那時出兵,肯定事半功倍。
雙方僵持了好幾天,壹向叛逆、視詩人如螞蟻的金兀術終於受不了了。
他派使者到韓世忠那裏與軍隊談判,獻上壹匹名馬,以便陸路渡河。
韓世忠沈默了。使者還說:我願意歸還我所掠奪的壹切人、畜、貨,只為活下去。韓世忠保持沈默。使者問:韓將軍要什麽?但說出來也無妨。“收復我的地盤,把錢還給我,讓我活下去。”輪到信使沈默了。
談判失敗,金兀術進退受阻,被困四十多天。4月12日,金兀術在夜幕的掩護下,出動全軍挖泥掘路。
原來,8金j從當地人口中得知,在黃田蕩,曾經有壹條與長江相連的古道,叫老鸛河,如今被淤泥填滿,黃田蕩成了死港。
金軍連夜開渠三十余裏,終於挖通了老鸛河。第二天,他沖出黃天蕩,駛到建康附近的河邊。不想,韓世忠機警無比,早已率領大軍沿江西北上,前往建康河守衛,並死死擋在金軍和江北之間。
眼看突圍無望,金兀術花重金打破了宋軍的計劃,並最終得到了王興壹位漢族人的指點。
他教金軍把船灌滿土,鋪上平板,防止風浪顛簸和宋軍用鐵鉤鉤住船。船槳放在船的兩側,加快航行速度,便於機動作業;還有最重要的壹點:有風的時候不要出去,風停了再打,船上要留足夠的火箭。
這壹招果然奏效。宋軍戰艦巨大,由帆驅動。風停了,他們就成了活靶子。
金軍的獨木舟劃過齊飛,從四面包圍了宋軍船,並向船帆和船身發射火箭。船帆燃燒,船體起火,宋兵驚慌失措,或死於火海,或溺死於潛水。幸虧路暢(今六合西南)村民壹千多人前來接應韓世忠,殘部撤退,壹代名將韓世忠才得以保全性命。
黃天蕩之戰,金兀術逃出人間,卻第壹次在與宋的戰鬥中嘗到了失敗和恐懼的滋味。從此,金人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的士氣大振,韓世忠的名聲更盛了。
後果:
1130年,兀術軍被困黃天蕩,建康城守軍空虛,被嶽飛收復。
結論:
中興四將中,韓世忠和嶽飛是真正有戰鬥力和決心抵抗金人的。韓、嶽為了保護南宋的半壁江山,拼盡了性命,黃天蕩之戰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