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杜牧的《赤壁》蘊含著造人的契機,隱含著詩人對自己生不逢時、才華橫溢的感嘆。

杜牧的《赤壁》蘊含著造人的契機,隱含著詩人對自己生不逢時、才華橫溢的感嘆。

壹把殘破的鐵戟沈入沙底,不翼而飛,磨洗之後才發現這是赤壁之戰的殘跡。

如果東風不給周瑜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勝利,二喬被關在銅雀臺。

唐代詩人杜牧寫的這首赤壁絕句,歷史悠久,婦孺皆知。自唐代以來,它贏得了許多讀者。《樊川詩話》、《唐詩三百首詳解》、《唐詩三百首新註》等許多註釋家對此都有詳細的闡釋。總結起來,不外乎兩點:第壹,如果不是東風給了周瑜便利,吳棟早就滅亡了,而大大小小的二喬自然成了曹操的俘虜,成了銅雀臺的中間人,也就是說周瑜僥幸成功了。第二,詩人德高望重,善於形象思維。這種認為詩歌古今相通的解釋,在韓愈看來有點膚淺。壹首好詩讀幾百遍,越讀越覺得它有更深的含義,需要去挖掘。

晚唐著名詩人杜牧,人稱“小杜”。在政治上,他主張:消除對外邊界麻煩,平定對內藩鎮叛亂,復興唐朝,恢復團結穩定。因此,他註重“亂之興亡之跡,財甲之事,地勢之險易遠近,古今之長短損”的研究。我最喜歡辯論和談論士兵,我從我的生活中吸取了教訓,這在《孫子兵法十三篇》中有所記載。而這本《孫子兵法》是三國時期曹操編的。杜牧稱贊曹操編的版本“削其繁,寫其精。”在“自撰墓誌銘”中,還有曹公(曹操)的13條註釋。由此可見,杜牧是很受曹操推崇的。由於晚唐政治腐敗無望,詩人憂國憂民的熱情和經國濟世的抱負都付諸東流,所以詩人自然對曹操這壹代壯誌未酬的英雄人物表示了深切的同情。當妳為妳的君主感到難過的時候,妳也為妳自己感到難過。詩人把這種思想感情寄托在《赤壁》這首詩上。有了以上的背景材料,我們就可以從詩歌的角度來談詩歌了。

杜牧出使黃州,這首《赤壁》是在黃州寫的,後來東坡用了“赤壁”這個假名,寫《赤壁之戰》就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感情。是否真的“鐵未賣,將洗去前朝認”,還是詩人的虛構,不必做指標考證。關鍵是詩人正好借此機會開始,“以小見大”,從江邊沙灘上的古戰場遺跡想到戰爭的場景,“鐵戟未賣,人事已變。”《赤壁》其實是壹首史詩,壹首悼念古人的詩。詩人吟詠赤壁之戰,緬懷曹操的往事。表面上寫的是周瑜,實際上寫的是曹操,很多評論者都忽略了這壹點。所謂“東風”。我們真的不能嚴格遵守。依我拙見,這個“東風”就是條件和機遇的代名詞,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只是壹個詩人的生動表述。而且這種說法確實符合歷史事實。周瑜贏得赤壁之戰的勝利,正是因為他天時(東風)、地利(長江天險)、人和(孫劉聯軍),避免了二喬被流放和吳滅亡的危險。這哪裏是“僥幸成功”?其實詩人是在說:天下英雄曹操,由於當時條件的制約,機遇的影響,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結合,沒能完成統壹中國的大業。可以明顯看出詩人在哀悼!我很抱歉!我珍惜英雄,也珍惜悲傷!這首詩如果從正面寫,應該是“若時勢方便曹公,銅雀臺深鎖二喬。”但恰恰是詩人不“直說”,而是用壹種假設句式來演繹壹種肯定句式。這種樂筆迷惑了更多的後人和註釋者。

更上壹層樓,詩人還形象地論證了壹個哲學:沒有哪個英雄能憑空創造歷史,而是受制於時代的約束。人和事業的成功離不開條件和機遇。從這個角度來說,這首詩怎麽能不說是壹首深刻的哲理詩呢?總之,詩人想表達的是:如果當時的時代、條件、機遇對曹操有利,那麽曹操就不會在赤壁之戰中失敗,吳蜀爭霸就不會覆滅,三國鼎立就不會出現。毫無疑問,曹操統壹中國的大業是成功的。這段歷史可能要重寫了。對於“鎖二喬”,不應拘泥於文字。既然二喬已經被曹操俘虜了,還有什麽呢?或許這樣的解釋有點荒誕,但可以說這確實符合詩人的本意,也符合寫這首詩的初衷。

就是這樣壹首別出心裁、短小精悍的詩,在後世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宋代詩人許暉在《周巖詩話》中說:“杜牧的詩《赤壁》...我不問社會的生存和生命的損失。我怕抓到二喬,可見措不知好惡。”清代阿清詩人沈德潛在《詩集》中說:“絕句雋永深遠,就如《赤壁》詩,‘東風不隨周郎,春鎖銅雀臺二喬。"近乎輕浮的少年語言,詩人稱之為,為什麽?"誤解這首詩,可以理解;而詆毀這首詩的人,真的是觸目驚心。這真是“文章千古,得失皆知”!

魯迅先生說:“其實曹操是個很有能力的人,至少是個英雄。雖然我不是曹操的黨羽,但我壹直很佩服他。”杜牧寫詩贊美曹,惋惜曹操壯誌未酬,頗有道理,頗有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