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毛澤東“采桑子重陽”的含義

毛澤東“采桑子重陽”的含義

意思如下:

人的壹生變老是多麽容易,

重陽節每年都來。

今天是重陽節,

戰場上的菊花真香。

年復壹年,秋風勁吹,

那不是春天的榮耀。

但比春天的陽光更好,

壹望無際的汀江上,是壹望無際的秋霜。

原文如下:

蔡桑子重陽

作者毛澤東

人生容易老去,卻很難老去。

今天是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壹年壹度的秋風沒有春天那麽強勁。

比春天更好,就像茫茫大江上的萬裏霜。

創作背景

此詞寫於1929年重陽節(10,11)。這時,距離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已經過去兩年了。這壹階段,毛澤東的日子並不寬裕:紅四方面軍第七次代表大會失去了前委書記的職務,前委書記的職務由陳毅同誌接任。他的遊擊戰術被貼上了“流氓主義”的標簽,被指責為和黃巢、李自成壹樣難對付。他在會上強調必須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被扣上“形成家長制傾向”的帽子,遭到下屬的反對。

他感染了瘧疾,缺乏科學治療,在永定縣蘇家坡養病時差點被抓;紅四軍八大召開時,他被擔架擡到上杭縣繼續養病,但沒有恢復前委書記職務。當時,毛澤東正在上杭縣臨江樓上養病。重陽節到了,院子裏的黃花像散落的金子壹樣盛開。

重陽節,壹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裏我爬上了山頂。我縱覽天下,壹個迎賓酒,月下賞菊花,遍地栽山茱萸懷念先人的節日。毛澤東的夢想和現實又壹次發生了轉移,所以他造了這個詞。

擴展數據:

做出贊賞的評論

詞的開頭“人生易老,但不易老”,直接談到了生命和宇宙發展的客觀規律,表達了壹個唯物主義者的人生態度。《重陽節,重陽節現在》講述了時間的流逝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故事。革命者投身於人民的革命事業,只爭朝夕,他們覺得時間飛逝,轉眼間又是壹個重陽節。

接下來是“戰地黃花分外香”,意思是在革命根據地迅速擴大的大好形勢下,戰地野菊花盛開,香氣四溢,因為在重陽節,野菊花比平時更加美麗芬芳。“想”字形象地表達了同誌積極向上的心態和愉快的心情。他以重陽節戰場黃花香來熱情歌頌人民革命戰爭的大好形勢,這是他文字中激情澎湃、高潮叠起的部分。

“不像春天,卻比春天好”,不僅戰地黃花特別香,就連整個秋天的風和光都比春天好。描寫秋天的江天顏色的《萬裏霜》顯得更寬更高;霜染的樹五顏六色,甚至比春天還要絢爛。

從古至今,許多描寫秋天的詩歌的主題都是對秋天的沮喪和悲傷,表達離別和思念的感情,以及人生失意的悲傷情緒。比如南唐皇後李煜在《迎歡》中“孤梧桐深院鎖清秋”,落寞躍然紙上;宋代範仲淹《漁父傲》中“衡陽雁去而不註意”的蒼涼,雁如此,人何以能自卑;

宋代柳永的《林玉令》,“多情自古傷別離,比冷落清秋節更甚”,而且是在蕭瑟的冷秋,無疑是雪上加霜;南宋李清照《醉花吟》“節為重陽節……三更清涼,簾為西風,人比黃花瘦”,描寫的是離情別緒的淒苦,極其淒涼。

然而,毛澤東同誌的這首詩卻違背了悲秋傷逝的古老風格。他如實地描寫了戰場上秋天的絢爛景色,並以此比喻革命武裝鬥爭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他高唱著戰地秋景的壯美,用風景抒發著自己的情懷,歌頌著越來越廣闊的革命根據地,歡呼著全國各地高舉革命紅旗的豐功偉績,表達了壹個真正的革命者對革命前景的樂觀和信心的偉大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