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詩鼻祖是東晉的謝靈運。
謝靈運(385年—433年),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出身陳郡謝氏,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 ),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紹興上虞區)。南北朝時期詩人、佛學家、旅行家。
晉安帝元興二年(403年),謝靈運繼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義熙元年(405年),出任大司馬司馬德文的行參軍。此後任撫軍將軍記室參軍、太尉參軍等職。
劉宋代晉後,降封康樂侯,歷任永嘉太守、秘書監、臨川內史,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年僅四十九歲。
謝靈運少即好學,博覽群書,工詩善文。其詩與顏延之齊名,並稱“顏謝”,是第壹位全力創作山水詩的詩人,他還兼通史學,擅書法,曾翻譯外來佛經,並奉詔撰《晉書》。明人輯有《謝康樂集》。
擴展資料:
謝靈運所開創的山水詩,把自然界的美景引進詩中,使山水詩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他的創作,不僅把詩歌從“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來,而且加強了詩歌的藝術技巧和表現力,並影響了壹代詩風。
山水詩的出現,不僅使山水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為中國詩歌增加了壹種題材,而且開啟了南朝壹代新的詩歌風貌。繼陶淵明的田園詩之後,山水詩標誌著人與自然進壹步的溝通與和諧,標誌著壹種新的自然審美觀念和審美趣味的產生。
東晉出現大量的山水詩,主要是紛亂的國情使然。東遷的文士幾乎都有“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慨嘆,加上受政治暴力和軍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來愈沈重。
從清麗無比的江南山水風物中尋求撫慰和解脫,是行之有效的辦法,於是流連山水,寫作山水詩便相因成習,以致蔚然成風。
另外,在新的哲學思潮如玄學的沖擊下,漢朝以來“罷黜百家,獨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趨軟弱松弛,於是出現“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為化”(阮籍)之類的主張。
“自然”指宇宙自然規律,巋然不動的山和變動不居的水,則最充分、最完美地體現了這種規律,也就成了師法的對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百度百科——山水詩
百度百科——謝靈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