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車直接去西郊壹家農舍。那裏有壹叢壯碩的盛開的紫菊。偶爾壹天從那裏經過,不經意的壹瞥我看見了那壹叢在陽光下招展吐艷的菊花,色澤姹紫的菊花!近看,所謂壹叢竟是壹株分蘗雙枝的菊,花草有八姐妹、十姐妹之美名,我則稱它們為“兩兄弟”,相互守望,相互茁壯。就如崔益穩和龐余亮這對詩歌兄弟壹樣。早在幾年前我就為他們之間真摯的友誼深深感動。
十年前,壹個最寒冷的冬夜裏,龐余亮去泰州看望老崔。當時沒有電話沒有手機,老崔頂著晨星去輪船碼頭接龐余亮,結果兩人走岔了,老崔在寒風裏等,龐余亮則找到老崔的宿舍,坐在溫暖的
煤爐前看老崔的新詩。龐余亮把這壹段寫在《壹線燈光穿透平原》的序裏。我想,被溫暖著的不僅僅是十年前那個鄉村青年龐余亮,在崔益穩龐余亮之間,對詩歌對文學***同的追求才是寒冷冬夜裏溫暖著他們的壹團火。
老崔是海安人,龐余亮是興化人,兩地相距千裏,見面的機會自然很少,於是他們通信他們抄詩(抄對方的詩),他們在《青年詩人》在《詩刊》在《青春》……上尋找對方像紅鯉魚壹樣跳躍的名字,在壹行行鉛字裏尋找心靈的***鳴生命的歌哭。然後彼此欣賞彼此關心彼此在寂寞的人世間相互取暖。
今年初夏,靖江市文聯組織活動去無錫。這天早晨是我第壹次看見並認識龐余亮。在等車的人群裏我壹眼就認出那小個子,長著壹張娃娃臉的年輕詩人。我揚起手,喊:妳好,龐余亮——正想過去來個自我介紹,站在壹旁的老崔立即虎下臉來,大眼壹瞪,嚴肅地說:“怎麽叫名字?叫龐老師。”我訕訕地紅了臉,很是難為情。自此不敢對他的這位兄弟呼名喚姓。十年的詩友十年的異鄉情意,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相互尊重相互信賴,並且決不允許別人給予對方壹點點的不敬。就好比我身旁這叢燦爛的紫菊,折斷其中任何壹朵,我都於心不忍—— 壹叢生長在原野大地上的紫菊,要經過多少年的淒風苦雨要忍受幾回回霜打雪壓,才能將她的美麗將她的芬芳釋放給人間!
十年磨壹劍。兩本詩集兩個不同的生命,它浸潤著青春的歷程愛情的甜蜜親情的永遠,它仿佛詩藤上綻放的兩朵鮮活而嬌美的紫菊,在陽光下在原野中在我們本土民眾眼裏展現她生命的幸福與苦難受、激情與愛戀。
坐在陽光下讀詩賞花想著老崔龐余亮兄弟倆的故事,其間的美妙滋味好比壹壺新沏的茶,喝壹口有些苦澀;喝兩口唇齒生香;再喝,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