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陸羽的炳靈寺--玄奘前200多年的故事。

陸羽的炳靈寺--玄奘前200多年的故事。

公元400年,壹個六十多歲的老和尚,背著簡陋的行囊,漂洋過海,涉過流沙,跨過青脊,跋涉數萬裏,來到西天取經。這個比玄奘西遊早200多年的老和尚,是東晉著名的高僧法顯。

當他沿著黃河在壹個幽深曲折的峽谷中跋涉時,突然,有壹股淡淡的佛香飄入鼻中,眼前的金屬與巖石發出鏗鏘聲。走近壹看,只見壹座60多米高的懸崖,佛火之聲不絕於耳,走廊在空中飛舞,懸崖飛檐,彩塑褪色,許多工匠在挖掘新的洞穴。老和尚興奮地沿著棧道爬上懸崖,虔誠地祈禱,焚香誦經...

這個隱藏在峽谷深處的石窟,就是位於今甘肅省永靖縣西南積石山內的炳靈寺石窟——隱藏在黃河上遊大峽谷深處的絲綢之路佛國。

法顯西行,流沙茫茫,雪山雄偉。歷經三十多個國家的繁華與荒涼,九死壹生才獲得真經,回國時已經是孤家寡人。也許是法顯對佛法的執著追求,讓地方統治者變得勇敢。自法顯歸來後,還處於發掘前期的炳靈寺也迎來了最繁榮的時候。

西秦的君主赤甫·池畔信奉佛教,下令在這裏修建了壹座大規模的佛像。時至今日,在炳靈寺169號石窟中,仍能看到西秦蹇宏元年的書法碑文,這也是迄今為止我國在石窟中發現的最早的碑文。其中有精美的西秦造像,蒼勁有力,栩栩如生。壁畫中,諸神的服飾雍容華貴,色彩艷麗,構圖古樸,展現了天堂神奇而美麗的景色。

炳靈寺石窟分為三部分:上思,東溝和司夏。溶洞層層疊疊,棧道蜿蜒曲折。下面的寺廟是最壯觀的。石窟雕像雕刻在大寺溝右側的懸崖上,長2公裏,有四層。建築錯落有致,縱橫掩映,緊靠黃河,氣勢莊嚴。

西秦、北魏、北周、隋、唐、元、明、清共183窟,大小石像近800尊,分為石雕、石胎泥塑、泥塑三種。壁畫面積約900平方米。唐代約三分之二的作品藝術造詣精湛,造型豐滿自然,充滿生機和活力。“河峽懸崖旁有兩個洞,壹個叫唐樹洞,高四十尺,西二裏,時而通明,高壹百尺,寬二十尺,深三十尺。”其中,唐蜀石窟現為炳靈寺石窟。

從炳靈下寺沿溝底向東北走5華裏到炳靈上寺,炳靈上寺又叫大寺溝,四面環山,林木蔥郁,地形如聚寶盆,與司夏寺的開闊地形不同。清代詩人鄧龍說:“靈巖寺好極了,四面是金平,四面是石拱,龍脈蜿蜒而行”,這是形容靈巖寺景色最恰當的說法。

炳靈寺石窟在繼承前代民間藝術的基礎上,吸收和融合了藏傳佛教藝術,以嶄新的姿態和簡練的技法,創造了生動的雕塑形象和繪畫藝術。去炳靈寺可以親身體驗藏傳佛教的濃郁氛圍。

炳靈寺的位置很特殊。絲綢之路、唐蕃古道等交通要道在這裏交織。大夏河、洮河等水系在這裏匯入黃河,中華文明與周邊少數民族文明在這裏碰撞...

炳靈寺也因此成為佛教由東向西傳播道路上壹個非常重要的節點,見證了佛教在中國的興衰,享有“中國石窟百科全書”的美譽。

整個河西走廊是壹個石窟藝術的走廊,其中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壹。炳靈寺石窟雖然名氣不如前者,但藝術魅力並不遜色。

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在他的《中國通史》壹書中認為,炳靈寺石窟不僅以石雕和雕像聞名,而且還以浮雕寶塔和密宗壁畫聞名,與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齊名。

黛西石峰,美麗的水和祝福的土地。

莊嚴肅穆,坐了千年

我會做到的——佛說沒事。

我去-我生來就有佛心

轉自:絲路莫高研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