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巴歌謠《十送紅軍》詞
紅軍剛下南山,秋風細雨纏綿,山裏野貓悲啼,梧桐樹樹葉落盡,紅軍!部隊什麽時候回山?
二是紅軍大道旁,紅漆桌子擺在兩邊,桌上放著送別酒,裏面摻著蜂蜜。紅軍!我忘不了我如海的情懷。
第三,送紅軍上大路。鑼不響,鼓不敲。他們手裏長繭,心裏笑得像黃連臉。紅軍!各種悲傷怎麽才能消失?
第四,送紅軍翻山越嶺,那裏莊稼金黃,種子是紅軍種的,窮人用棍子搬。紅軍!播種的種子變紅了。
第五,送紅軍上坡,鴻雁破空。鴻雁號可以載著書和信,飛到天涯海角。紅軍!告訴我更多關於革命的事。
六、送紅軍兔崖,二兔哭哀嚎,禽獸亦可識人性,血肉之情不可拋,紅軍!山裏的紅花永遠不會被打敗
第七,送紅軍去七裏灣。海灣上下有壹片田野。田裏谷穗低,田裏鯉魚翻壟。紅軍!新米上市人走遠。
八送紅軍八角山,二椋鳥吐人言。紅軍兄弟沒走遠,走遠了就不好了。紅軍!窮人的苦難是無法窮盡的。
九、送紅軍到通江,在通江上船,袖手旁觀河面上有千軍萬馬,數百人在流淚,紅軍!眼水破肝腸。
十送紅軍回,在巴山山頂築高臺,十尺白玉柱,雕龍繡鳳發光,紅軍!這個叫做王洪太。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色蘇區紅色歌謠產生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陜南、川北大巴山區的特定環境。具有明顯的時代背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動蕩的鬥爭生活為紅色歌謠的產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源泉,使這裏的民歌在思想和藝術上有了新的發展。
在陜南川北人民中,壹方面肅清了民歌中滲透的壹些不健康、落後的成分,另壹方面又完美地吸收了新的題材,使那些歌頌黨和紅軍、翻身解放、積極參加紅軍、反映軍民關系、支持反“圍剿”戰爭的人們,
紅軍離開後,以緬懷黨和紅軍為內容的歌謠應運而生,增添了新的思想,賦予了新的藝術生命,使陜南川北的民間歌謠在廣度和深度上得到繼承和發展。
位於川陜交界處的鎮巴縣是“山歌之鄉”、“紅軍之鄉”,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年,在中國* * *生產黨和紅四方面軍的領導下,建立縣蘇維埃政權,宣傳土地革命,發動群眾參軍參戰,南下支援紅軍前線,北上防禦國民黨進攻,進行了英勇頑強、艱苦卓絕的鬥爭。
它留下了壹個可歌可泣、震撼人心、啟迪人心的故事。這些必然會體現在勞動人民口頭文學的創作中,特別是巴山人民喜聞樂見的歌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