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清明節感恩勵誌篇

清明節感恩勵誌篇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壹。它既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祖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也是遠足、親近自然、鞭策新生的春季儀式。”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俗學博士史愛東說。

作為清明節的重要節日,祭祀、踏青等習俗主要來源於寒食節和上巳節。寒食節與古代人對自然的認識有關。在中國,冷餐後的新火重生是辭舊迎新的過渡儀式,它揭示了季節交替的信息,象征著新季節、新希望、新生活和新循環的開始。後來有了“感恩”意識,更強調對“過去”的懷念和感恩。

寒食忌食寒食墓,清明帶新火出遊。在唐代以前,寒食節和清明節是兩個連續的不同主題的節日。前者哀悼過去,後者尋求新生。壹陰壹陽,壹口氣終身,兩者關系密切。禁火生火,祭祀死者是為了保命。這就是寒食和清明的內在文化聯系。在唐玄宗統治時期,朝廷通過法令將清明節前的寒食節掃墓的民俗固定下來。因為寒食和清明在時間上聯系緊密,寒食節的習俗很早就和清明聯系在壹起,掃墓也從寒食推遲到清明。

進入宋代後,清明和寒食逐漸合二為壹,清明把寒食節中的祭祀習俗放在其名下。與此同時,清明節也融入了"上思節春遊"的節日習俗。明清以後,上巳節退出了節日體系,寒食節基本銷聲匿跡。春天只剩壹個清明節了。

“清明節是幾乎所有春節的綜合和升華,清明節習俗有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史愛東說。與其他傳統節日不同,清明節是壹個結合了“節氣”和“節俗”的綜合性節日。清明節就節氣而言,剛過春分。此時,天氣更加溫暖,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人們去遠足,親近自然,可以說是順應了天氣,有助於吸收大自然的純陽,驅散壓抑的情緒,有益於身心健康。

從唐代開始,寒食和清明並排放假,不同的年份分別有四到七天的假期。宋代是壹個生活日益城市化,民俗向娛樂化方向發展的時代。為了能讓人們在清明節掃墓、踏青,特別規定國子監放假三天,武館放假壹天。《清明上河圖》描繪了當時的清明節。

清明節掃墓和踏青本來是兩個不同的文化主題,到了宋代以後逐漸融合為壹,不斷被賦予積極的文化意義。人們直接把祭祖與重視孝道、謹慎追求未來的中華民族性格聯系起來,認為清明節習俗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根的道德意識。它的文化意義類似於西方的感恩節。清明節祭祖掃墓、緬懷祖先功德的活動,與中國文化中深厚的祖先崇拜和孝道文化有著深刻的關系,這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和諧穩定發展的支柱,有助於建立古人與現代、前人與後人之間的和諧代際關系,從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這也是清明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基礎。

史愛東介紹,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演變,清明節較早出現了由祭祀向世俗娛樂轉化的趨勢,清明祭祀掃墓成為踏春踏青的節日時間。因為柳樹是春天的好樹,插柳穿柳也是清明特有的時尚。民國時期,柳樹植樹節曾被稱為“植樹節”。但無論如何演變,祭奠和祭祀是中國人清明節最重要的內容。

“無論從它的起源,還是從它的演變,我們都可以總結出清明節的兩個象征意義,壹是‘感恩紀念’,二是‘催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