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詩書,著春秋,作易傳,傳經藝的是孔子。《詩經》是孔子采集西周到春秋時期各地民歌和宮廷祭祀樂曲等,***三百篇,編為《詩經》;《春秋》相傳是孔子所作,記載春秋時期的歷史,後來這段歷史時期才因此被稱為“春秋時期”,孔子的《春秋》微言大義,後來的左氏春秋、公羊春秋等都是將孔子的記言擴寫為記事;《易傳》相傳是孔子所作;另外孔子也曾修尚書,傳經藝,孔子當時教學內容以禮、樂為主,也教六藝的其他四項內容,即射、禦、書、數。
定禮樂,嚴格地說禮自上古時期便逐漸有所萌發,至周公時才被第壹次系統地確定、整合。孔子推崇周禮,“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便是緬懷周公所規範的禮樂制度,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即是周禮的不復。
創儒學,應說是孔子。北大哲學系王博教授在《奠基與經典》壹書中指出,正是孔子首先把“儒”這個字,由小人儒發展為大人儒,以仁、忠恕、恭、敏等等為行為準則,並發展為壹套思想哲學體系,影響後世和亞洲國家至深至遠,應是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