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莊子》優秀閱讀體驗1縱觀整個《莊子》,所有的理論和寓言都只有壹個玄機,那就是:大道順應自然。那麽什麽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大道不過是壹種規則。也就是說,天地之間的壹切規則都必須符合自然規律,天道就是大道!人怎麽會知道大道呢?如何才能在大道上安家?我們怎樣才能到達大道?當我們壹個個忘記了人生坐標的參照物,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內心,我們就把握住了人生中獨壹無二的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人會遇到太多的事情,所有的機遇都會來,所有的風雨都會去,在每壹次機遇中把握住自己,這就是道家所說的天地之道。
莊子最後要提醒世人的叫做:“迷失於物而庸俗者,謂之倒置之人。”如果壹個人在物質世界失去了自我,如果壹個人在世俗世界失去了氣質,這個人就徹底本末倒置了。物質往往是壹種利益,會混淆我們的判斷;世俗往往是壹種言論,壹種眼光,可以擾亂我們的價值觀。如果壹個人對事物失去了自我,對庸俗失去了性欲,那麽他永遠也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內在價值和力量。
人怎麽才能不輸?怎麽才能不迷路?是因為我們要明白,眼前遇到的壹切,最終都是要跨越的。美好的東西太多了,我們享受當下,但這種美好總會過去;有很多苦,要扛過去,這個苦就過去了。我們每個人都要記住這句話“壹切都會過去”。榮耀會過去,榮耀會過去,苦難會過去。我們周圍的壹切都只是過去。就像我們的生命經過它壹樣,我們應該調查每壹刻的質量。
莊子說,天地之間,真正懂得自己內心的人,叫做好養生之人。那麽,誰真正了解他的內心呢?人生的大智慧是雪中送炭,而不是總是錦上添花。錦上添花是給別人看的,雪中送炭是給自己的。在這個世界上,真正重要的是認識自己,用自己的生命去走這條路,會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莊子認為,世界應該回到最初的狀態。也就是說,外在的道德少了,不要太相信技能。讓我們回到最簡單最原始的狀態。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有些人甚至不擇手段獲取利益和名譽。莊子對我們現代人的意義在於,我們多壹點樸素自然,少壹點投機取巧和刻意,否則,我們可能會在這個廣闊的世界裏迷失自我。怎樣才能真正把有限的生命融入自然之路?莊子說:“無所不為,惟與天為和。”。壹個人自己的行為是虛無而平靜的,這樣內心才能真正的平靜下來,不慌亂,不迷茫,這才是符合天道的德性。很多時候生活會很絕望。陷入絕境後,只有依靠自己清晰的判斷和冷靜的內心,才能真正走出絕境。生命有限,時間短暫,天地間,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順應自然之道。最後,每壹個生命的完美都是這句話:“每個人的生命都在我們自己手中。”
名著《莊子》的優秀閱讀體驗是“無為”,這是我讀《莊子》之前對莊子的印象。看完了,還是無為。在閱讀的過程中,對莊子思想的理解幾乎沒有障礙,仿佛就是這樣。這些想法和心情是很久以前就想過的,但在這裏找到了壹個系統的、積極的解釋。
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宋人,道家代表人物之壹,與老子並稱“老子”。根據該書序言中對莊子的考察,關於莊子的史料記載很少,現存最早的史料是司馬遷的《史記》,只有100多字。俗話說:對沒有自己的人,神是無用的,聖人是無名的。
莊子會偶爾出現在書中,通過壹些人生故事,進壹步闡述道家的觀點。在這些事跡中,莊子的形象比道家所提倡的無為更為鮮明。比如在與惠子的辯論中,無論是關於“大玄”、“大樹”還是“子費煜”,都能感受到莊子的“正”;但當他“徜徉於雕陵之扇”,因“壹只怪鵲”而忘了身,三日不歡,其小任性可見壹斑;而莊子經過惠子的墓前,說了“巧匠之石,用粉筆做”的寓言,感嘆“自從師傅去世後,我無所思,無話可說”,可見他是個有氣質的人。而這些都是他真實的啟示,比如說:保其平安,即歸其本真。
如果說“遠離塵囂”是莊子的理想追求,那麽“知行合壹,知足常樂”就是他眼中的現實。很多人看到“知行合壹,逍遙自在”的理論後,覺得莊子的世界觀很消極。然而莊子生活在戰國時代。當時國與國之間混戰不斷,謀士到各國求名,百家爭鳴不休,有前途有才華的人白白被殺,天下人民苦不堪言。如果妳想在亂世中保全自己的生命,同時保持自己的純真本性,真的很有必要。即使在當今這個國家沒有戰爭的時代,保全生命也不是很難,但保持本色卻不容易。這樣看來,是積極還是消極,取決於個人更看重什麽,這也應該是文章中的壹句話。有些人覺得這樣那樣都沒問題,從某個角度來說也是壹個道理。但莊子把絕對純粹的生活作為最高追求,只有“逍遙”和“無為”的理論才能達到這種境界。俗話說:這也是壹個是非,也有壹個是非。
《莊子》系統闡述了莊子的思想,是道家的重要代表著作之壹。全書33篇,分為內篇、外篇、雜篇。據說偽文很多,壹個很重要的辨別真偽的方法就是文筆。莊子風格奔放,時而“乘雲”、“飛龍”、“逍遙於世外”;他不時拂去世俗紛爭的面紗,斥責三皇五帝,痛斥仁義禮樂;有時他講對人之道,鞭撻詭辯。在他的文章裏,浩瀚的宇宙隨著秋的結束而存在,但並不矛盾,仿佛是自然的。他的思想變幻莫測,無憂無慮,仿佛獲得了天地間絕世的材料,以鬼神之技,雕刻出如此驚世之作。
在看書的過程中,我不得不思考壹些單詞。以下部分是壹些見解,但這不壹定代表莊子書中的觀點。這是在古人思想的糟粕中發現的壹點殘骸,但可能只是壹種錯覺。
陶。道是什麽?道是宇宙的本原,是天地萬物形成的根本。刀在哪裏?道無處不在,偉大如宇宙,卑微如螞蟻。妳知道陶嗎?道可知,不可傳,不可教,不可說。誰能得到這個詞?真正得道的人不知道,接近道的人知道自己不會說話,知道自己會說話的人得不到道。
-真的。“防失即返其真”。
-改變。天地萬物順應自然之道,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而道將永存,直到人們堅守唯壹之道,隨萬物而變。
-不作為。“無為而無不為”。
-所有的事情。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合壹。沒有尊嚴,沒有仁,沒有禮,沒有是非,世間萬物都是平等存在的。
最後,我想提壹個沒有經過驗證,也不壹定正確的感受:
許多不朽的傑作都強調了類似的壹點。這個世界的道德、觀念、是非判斷都是根據人的需要來定義的,但這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說,“人類要想留在世上,首先要衡量眾生,所以他們已經定義了眾生的意義,當然還有人!”在《莊子》中有壹句話,“若也給,何以同?”我記得《瓦爾登湖》裏也有類似的觀點。兩者都是關於生命的自然本性,但觀點不同。莊子說的是遵從它,不對它做任何改變;梭羅說,我們要找到它,推翻世界上各種秩序的束縛,在對世界的認知和態度上重新建立新秩序;而尼采說,我們要認清它,超越它,站在權力的頂端,成為超人的存在。
關於這壹點,我更傾向於梭羅和尼采的觀點。
名著《莊子》優秀的閱讀體驗3壹切都是自然的,但又是互相配合的。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壹種書堪稱“奇書”。這類書不僅是思想深刻的哲學書,還閃耀著文采的精華;不僅充滿詩情畫意的文字,更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考,超凡脫俗。在這類“奇書”中,最有趣、最有靈性的是《莊子》。
中國歷史上仁者賢者不計其數,可謂百花齊放,各有千秋。但在所有的花中,我最看好莊子。
莊子是繼老子道家之後的又壹位偉大的思想家,是壹個不可預測的不尋常的人。他知道壹切,但他沒有放棄壹切。他知道人類有無窮無盡的缺陷和疾病,但他沒有隱居深山,過著孤獨而清凈的生活。他所做的就是唱著歌環遊世界。
莊子追求絕對的思想自由。開心旅行就是代表之壹。充滿奇異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取天地之義,抗六氣之辯,以遊無窮。”沒有任何限制的絕對自由。
“天地與我生,萬物與我為壹。”拋棄個人思想和身心的束縛,獲得宇宙和世界的大智慧,與萬物同生,直到永遠。不必刻意追求什麽是對什麽是錯的標準,遠離那些不值得關註的煩惱。壹切自然都會好的。
莊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壹些評論。互相微笑,永不違心,成為朋友。我有壹種與莊子相見恨晚的感覺。壹語驚醒夢中人。
“凡人心危而山河。”說白了,也難怪中國人對探索自然山川不感興趣,而是去探索人心了。
“勿喜勿悲天,勿旺勿醜勿窮。”能開心快樂就好了。過分追求名利導致壹事無成。不如早點收手,知足常樂,自然壹切都會好的。
“世人皆贊而不諫,世人皆不咒。”看這句話。中國現在很多人都是平均的、規範的、中庸的,很少有人像莊子那樣特立獨行。
古人雲:“戰國之文深於比興,即深而攝之。”這對莊子來說尤其合適。莊子《寓言十九》。莊子的散文,洋溢著汪洋,意趣盎然,在古典散文中是無與倫比的,也正因為如此,才構築了瑰麗的藝術境界。
我讀莊子,讀到他:“徜徉於汙垢之外,無憂無慮。”我讀莊子,我讀他:“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我讀莊子,我讀他:“真以慎獨而不失,是反。”……
讀《莊子》如行雲流水。細看,樓外青山,山外白雲,孤村斜水繞。
人無所剩,神人無用,聖人無名。
莊子,聖人無名。
名著《莊子4》優秀的閱讀體驗學習《莊子》時,於丹教授講了這樣壹個有趣的故事:有兩兄弟住在壹棟80層的樓房裏。壹天晚上,他們提著包回家,卻剛好趕上停電。無奈之下,他們只好爬樓梯,學莊子。到達20樓沒多久,他們就開始覺得有點累了。經過討論,他們決定把背包放在20樓,改天再來取。脫下背包的兩個人覺得很放松,有說有笑,興致勃勃地去了40樓。這時候兩兄弟已經很累了,然後互相埋怨指責,開始吵鬧。噪音傳到第60層的時候,我累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只好靜下心來,悄悄爬上最後的20層。最後到了80樓,兩兄弟站在他們家門前,卻突然想起把鑰匙落在20樓的背包裏了。
我以前聽過這個故事。當時只是嘲笑兩兄弟的健忘和迷茫,沒想到其中也蘊含著人生哲理。於丹教授說,故事中兄弟們爬樓梯的過程也反映了人們的生活。人生初始階段,大家都是意氣風發。我們背著沈甸甸的袋子,裏面裝著理想、義務和許多願望。我們不畏艱難險阻,從腳下的第壹步開始上路。20歲,是人開始步入社會,認同壹些社會規則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會覺得社會給了我們很多負擔,我們累得撐不起來。安頓好肩上的背包,等到衣食無憂,名利雙收,再回去拾起夢想,為時未晚。剛開始卸下包袱真的很容易,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積累越來越多,鬥爭越來越激烈,我們的內心也越來越焦慮。這時,人們不禁抱怨起來,都覺得社會辜負了他們,付出太多,回報太少。過了40歲,那些意氣風發的事都過去了,人也變得疲憊頹廢。等妳到了60歲,人已經進入老年了。老年應該是美好的,值得珍惜的。停止抱怨,安靜順從。終於,在80歲的時候,生命幾乎走到了盡頭。這時,人會突然感到失落,回憶起這輩子最珍貴的東西。壹直沒有打開的夢,留在了20歲的包裏,卻再也回不來了。
故事很有趣,其中蘊含的哲理也發人深省,值得思考和借鑒。人生的前20年,每個人都是在父母的細心呵護和老師的監督呵護下度過的。平穩的生活非常簡單愉快。每個人壹定都在這條成長的道路上積累了自己美好的夢想,對未來的生活做了滿意的規劃,渴望面對社會更廣闊的舞臺。妳才能真正步入社會,需要壹個人去面對和承受風浪。事實證明,現實比想象的殘酷得多。當妳處處碰壁的時候,那些美好的夢想也就破碎破滅了。壹方面是壹無所有的美好夢想,壹方面是現實的社會壓力。這個時候,很多人只能放棄夢想,面對現實,於是背包被拋在身後,我們的人生走上了另壹條軌跡。這也是莊子所說的人被外界“物化”的壹個過程。
每個人作為社會的壹員,也是獨立的個體。莊子認為,人要在內心堅守自己的本性,不要隨波逐流,而要容易接近和適應外界。這就是所謂的“外化不內化”。只有這樣,才能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安身立命,不被紛繁復雜的社會所左右,從而拋棄理想,迷失自我。
想起帕維爾·科爾察金的名言,也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無論何時回憶往事,都不能後悔虛度年華,都不能以碌碌無為為恥……”這可以算是人生的行為準則,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很難。要做到這壹點,我們要想站在80樓,不再後悔留在20樓的鑰匙,就需要壹步壹步努力,用心生活,背著夢想的行囊,從現在開始努力攀登。
尋找名著《莊子》的絕佳閱讀體驗,我壹個人在冷清的書店裏徘徊,努力睜開疲憊的雙眼,在密集的書海中尋找妳的身影。妳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可能沒有多少人能不管政事活得這麽開心。文化名人更是少之又少。然而,在我看來,我只能感嘆:經典不僅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還塞滿了書店的這個小櫃臺。嘿!傷心難過。還好,我還能在書櫃的壹角找到妳的身影——莊子。
那壹天,陽光明媚,上海柔媚的行雲下,有壹絲野花的痕跡。幾只粉紅色的蝴蝶從波光粼粼的湖面飛來,越過婀娜多姿的柳樹,掠過蒲公英的輕盈,落在幾朵小小的野花上。我壹個人和《莊子》坐在壹起,不想打擾他們,就像我不想打擾睡美人在窗簾下悠閑的做夢壹樣,所以我決定給睡美人做個蝴蝶夢!
蝴蝶穿過我的眼睛,褪去美麗的印記,掠過我心中的畫廊。“從前的莊周夢是壹只蝴蝶,栩栩如生的蝴蝶,又自喻。我不知道周野。突然感覺到,就會突然感覺到。我不知道周的夢是壹只蝴蝶,但它也在周身上飄蕩。蝴蝶,像閃爍著熒光的仙女,飛越著展示與夢想的界限,天地之間的連接。飛來警示世人,除去欲望,何必厭倦欲望直到生不如死。
在壹本書裏展示妳的想法,往往是由妳的夢想塑造的。在妳的夢裏,我探索的不僅僅是美麗的蝴蝶,還有常人無法想象的骷髏。妳不是壹個怕死的人,也沒有被欲望所擾。人死後,妳願意讓蛆蟲吃光妳身上最後剩下的肉,讓野狗把妳最後的骨頭隨意嚼碎玩弄,讓禿鷲啄食妳的眼睛。妳永遠躺在天地之間,無力反抗,卻又不願反抗。我被眼前的壹切所感動。我祈求生命之神恢復妳的身體,讓妳重返人間,還妳父母妻兒,送妳回老家,然後做那個無憂無慮的莊子。妳呢?
不,不要這樣做。妳求情:我死了以後沒有欲望幹涉我。我不必為此而努力。這裏的天地春秋是我的春秋,我享受南方的尊重。我也能以天地為棺,以日月為雙壁,以星辰為珍珠,以萬物為禮物。什麽樣的葬禮比這更好?我覺得這不是骷髏給的建議。只有擺脫了欲望,才能無憂無慮,才能享受天地賜予的壹切幸福。這就是自由。隨風飄動,天地幸福生活。
反復閱讀莊子的文章,不僅驚嘆於作者的文學功底和哲學邏輯能力。我無數次責怪自己思想造詣淺薄,無法穿透它無憂無慮的夢境。同時,我也為自己糟糕的文筆感到羞愧,否則可以彌補內涵的不足,就像漂亮的衣服之於平庸的長相,讓文章讀起來多少有些賞心悅目。太好了,莊子!我只享受了壹碗妳的思想,但我已經想飛出這個充滿欲望的社會。我會像妳壹樣獨自在空中尋找心中最美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