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訴自己的憂愁和悲傷
杜預,又名王迪,相傳是周朝末年的蜀王,退位隱居深山。可惜國家亡了,死後靈魂變成了布谷鳥。每年春末,杜鵑花開的時候,它就沒日沒夜地唱,哀嘆到嘴裏滴血。它的聲音是悲傷的,所以人們用它來傾訴自己的憂愁和悲傷。
“早上和晚上在這裏能聽到什麽??布谷鳥流血的叫聲,猿猴的嗚咽聲。”(白居易《琵琶行》)白居易被貶江州,在壹個月夜送客。當他聽到琵琶女被遺棄的故事時,詩人非常悲傷。然後他聯系了自己,現在是壹個生病的流亡者在九江這裏,苦竹繞屋,夜裏聽到布谷鳥的啼叫,讓他難過。
李商隱的《錦瑟》有:“聖人莊子白日做夢,被蝴蝶蠱惑,帝王春心杜鵑啼。”詩人巧妙地運用了上述典故,把自己的悲傷寫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