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香山公園(9)碧雲寺

香山公園(9)碧雲寺

碧雲寺位於北京市海澱區香山公園北側。始建於元二年(1331),明清兩代擴建,才有今天的雛形。寺廟坐西朝東,依山而建。整個寺廟的布局主要安排在劉金院落,南北各有壹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閉的建造方式,廳堂依山而疊。中間六院為二將殿、彌勒殿、大雄寶殿、菩薩殿、孫中山紀念堂、金剛寶座塔,東院為水泉院、漢卿院,西院為羅漢堂、禪堂。

山門為三開間,中間有券門洞,兩邊各有券頂窗。窗扇是三向六方形菱形圖案,素凈。山門上有壹塊藍底金匾,上面用滿、中、蒙、藏四種文字寫著“碧雲寺”,為乾隆手書。山前有深谷,通石橋,門前有石獅。壹對石獅蹲在須彌山上,造型宏偉,栩栩如生。據說石獅是魏忠賢所制,是明代的藝術石雕。雕塑家極其精致復雜。不僅須彌腰上有雕刻,上下檁條上也有裝飾圖案,甚至連上下貓頭鷹也有雕刻。這個全面的雕刻是須彌山雕塑中最復雜的壹個。

河哈二將殿位於第壹座院落的北側,山門後,三間開間,單檐灰瓦頂。壹張票開門,兩張票開窗。?渾彩雕塑,哼哈兩位將軍,立於正殿兩側,高約4.8米,形象生動,色彩鮮艷,體態剛健。它們是壹對極具價值的雕塑藝術品

彌勒殿位於二院北側,前有鐘鼓樓。

大雄寶殿位於三院北側。大廳有三個房間寬。大殿前有壹個水池,有壹座漢白玉雕橋通往大殿。在殿前露臺的左右兩側,有壹座高約8米的八角形漢白玉經典建築,上面刻有經文。?經典建築壹般由屋頂、主體和基座三部分組成,主體上刻有經文和佛像。

??菩薩殿位於四院北側,寬五間。牌匾上有五尊泥塑菩薩彩繪像,正中是觀音菩薩,左邊是文殊菩薩和大趨勢菩薩,右邊是普賢菩薩和地藏菩薩。菩薩廟前是重修的碧雲寺碑亭,重檐八角琉璃瓦頂,上下檐飾鬥。亭內立碑,刻有乾隆十二至十四年重修碧雲寺詔書。

孫中山紀念館位於五院北側。以前是廟後面的廟,名為普明妙覺殿。1925年3月,是12年,孫中山先生在此殿逝世四年。1954年,此殿改為中山紀念堂,面闊五間,前有玄關,後有漢白玉題字的兩山墻。正門上方有壹塊紅底金字的木匾,上面是宋慶齡親筆題寫的“孫中山先生紀念館”。紀念館左側是宋慶齡的守靈廳。

金剛寶座塔位於第六庭院北側。它的前面有三個拱門。第壹個是木牌坊。第壹座橋臺後面,有無名匾額、金龍、彩繪印章。第二個是石牌坊。木牌坊後面,天柱上刻有雲紋,頂上鑲有蹲伏的動物。漢白玉牌樓四柱三室,上雕飛鶴,下雕遊龍,極為傳神動感。廠房建築為仿木結構,歇息於山頂,單檐,中間寫有“西方極樂世界阿米托夫安維修道場”字樣。石牌坊後有兩座八角石亭,南北向,內置乾隆禦制金剛寶座塔。第三個是磚牌樓,三層,主樓兩層四層,三個門洞。票面素面無飾紋,方額無飾紋,古樸端莊。1983年,頤和園東門外的中山陵移至金剛寶座塔前空地。

金剛寶座塔位於全寺最高點,建於乾隆十三年(1748),呈北京武大寺形制。金剛寶座塔高347米,分為底座、寶座、塔身三層。塔基礎為方形,磚石結構,覆虎皮石,基礎兩側有石護欄。塔身由漢、白三石打磨而成,四面雕有藏傳佛教傳統佛像。塔基中央有壹券洞,券墻上有漢白玉匾額,塔基中央寫著“孫中山先生冠墓”,券墻上有金字“孫中山先生冠墓”。孫中山的靈柩於1929年移至南京後,用特制的楠木棺和停時穿的外衣封在洞中,故為皇冠墓。寶座上有八座石塔:1號為屋形方形寶塔,7號和8號為圓形喇嘛塔。2號、3號、4號、5號、6號是13層的方塔,屋檐密密麻麻,2號是中間的大塔,每個角落都有小塔。這是壹種獨特的建築形式,是曼陀羅的變種。曼陀羅是梵文音譯,意為“壇城”,後演變為象征圖案。根據藏傳佛教的意思,井的中心是徐覓山,周圍是水、土地、山和佛。五塔底座均為須彌山,塔身四面雕有佛像。

?碧雲寺西院北側為羅漢堂,南側為禪堂。

??羅漢堂位於孫中山紀念堂右側,西面庭院北側。它是仿照杭州凈慈寺的羅漢堂建造的。平面呈“天”字形,兩邊各有九個房間。中間有四個小天井用來采光。大廳的外部看起來像天花板。大廳中央有壹座多邊形的雙檐涼亭和壹個十字脊。中心有壹座小喇嘛塔。大廳正面出玄關,其他三面出樓。羅漢堂頂部中間有壹座亭子,亭頂上建有壹座寶塔。殿頂四角,亦有佛塔,蓋碗。每座寶塔的四面都有壹個壁龕,裏面有壹尊佛像。寶塔上方的寶塔由壹個輪子、壹個天蓬和壹個寶藏組成。圖為中央佛塔。寺內有500尊金雕羅漢,加上508尊佛、菩薩、濟公和尚蹲在橫梁上。

禪堂,位於西十字院南面,建於明代,是僧人修行的場所。1748年,碧雲寺隆重建成,題寫“禿鷲光合作用印”。院中壹塊石頭上刻著“我最愛香山”,是乾隆十二年禦詩節選。2006年,這裏新開辦了千年香山歷史文化展。現在正廳和側廳分別是關於香山歷史的三個展廳。

碧雲寺東側院,北為水泉院,南為漢清齋。

水泉院位於東跨院北側,是碧雲寺的壹處美景。院內還有壹處天然流淌的泉水,名為“水泉”,又名“卓溪泉”。泉水從縫隙中流出,沈入池中。泉水甘甜爽口。泉水旁邊是壹座太湖石假山。花木、泉水、假山構成了壹個美麗幽靜的庭院花園。水泉苑,原是乾隆皇宮的壹部分,山石泉水,亭臺小橋點綴其中,頗有江南風光。水泉苑南側是壹棵三代樹,奇怪的老樹,中間是柏樹,最裏層是楝樹。現在楝樹還活著,這棵參天銀杏樹生長在壹堆枯死的古槐樹樁裏,但中間的DBH壹個人也折不起來,有好幾尺高。水泉院西側的巖石上有壹座金字塔形屋頂的小亭子,屋檐下掛著“碧照”匾。亭的西側是壹個長方形的廊亭,屋檐下還有壹塊匾額,上書“凈心”。水泉源是以醫院裏的壹個“卓西泉”命名的。泉水從巖壁的縫隙中滲出,落到地上,變成了壹潭。然後苗苗匯入壹條小溪,流出醫院。水泉院北面有龍王殿。

寒清齋院落位於東十字院南側,進門就能看到寒清齋。涵碧齋是乾隆行宮(估計靜宜園不太完善,不適合老人居住),原有的環廊已被破壞。只有兩個正廳有阿南史古木照片展,但不開放。1925年極右勢力西山會議在這裏召開。漢清齋前有壹潭,中間有壹條石板路。漢清齋還是民國時期西山會議的會址。1925 165438+10月23日,中國國民黨部分中央執行委員、中央監察委員、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在北京西山碧雲寺召開的所謂“國民黨壹屆四中全會”。出席這次全會的國民黨政客,算是國民黨內部的壹個政治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