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書封面給我的第壹感覺,我以為自己是第壹次讀王爾德的文字,卻原來,很多年前,就已讀過他的《快樂王子》。有些記憶,不是早已忘卻,而是但凡有壹絲絲交集、觸動,便會不經意間浮出腦海,激起浪花。讀過的書,就像吃過的飯,早已化成了身體的壹部分。
三個半小時的閱讀過程中,忍不住驚嘆,王爾德眼中的世界,怎的如此精彩?花兒鳥兒、夜空老樹、雪花明月、雕像和夢,都有靈魂和情感,它們對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想法,在我們耳朵還無法破譯的那個世界,嘰嘰喳喳熱心談論著;被行色匆匆的我們略掉的那個自然世界,花鳥魚蟲,都在努力活著,感受著陽光雨露,春風秋月,它們會為癡情流淚,被善良感動,為美好歡呼雀躍。
先簡單了解壹下王爾德:奧斯卡·王爾德(1854年—1900年),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以劇作、詩歌、童話和小說聞名,唯美主義代表人物,19世紀80年代美學運動的主力和90年代頹廢派運動的先驅。
他幼年時便鐘情於花朵、落日與希臘文學,成年後談吐機智風趣,語調迷人,才華橫溢,衣著考究前衛,行事特立獨行,善於自我宣傳,作品詞藻華美、立意新穎和觀點鮮明。現實社會中,他是故事的創造者,又是很多傳奇故事的主人翁,在很多人眼中,他是毒舌自戀的金句大師,放蕩不羈的享樂主義者,他擁有強大的粉絲團,墓碑上永遠印滿了熱愛他的人們的口紅印記。
本書中的王爾德,卻仿佛是另壹個他自己,慈悲、溫柔、善良而清醒。他那無數美麗而殘酷的童話裏,暗藏著他對愛與藝術的忠貞,那無數讓人唏噓心碎的結局,映射著他自己零落破碎的結局。那些流暢、天真、詩歌般的語言和故事下,他的選擇和堅持,被讀者隱約領會到了,他在華麗與幻滅交替間,唯美的愛與善。
很多作者經常會不自覺的用自己的世界觀來指導自己的創作,動漫大師宮崎駿,就是用他的的作品傳達他對世界的看法:妳簡單,世界就是童話;妳復雜,世界就是迷宮。宮崎駿用簡單、輕快、善良、勇敢來詮釋對美好世界的向往,我們看《龍貓》《懸崖上的金魚姬》時,便如沐春風,享受童話般美好簡單的世界。用吸引力法則來解釋, 便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妳什麽樣,妳吸引到的,便與妳相似——妳簡單,世間如壹汪清水;妳若復雜,世界七拐八彎,繞死妳。
年少時風華畢露的王爾德,為何年老時卻潦倒不堪,命運多桀?這樣的王爾德,又會有怎樣的世界觀?他的世界觀又如何折射在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美好的還是悲哀的?可惜,書中並沒有定論,本書只收錄了王爾德九篇童話和部分散文詩,作者留了足夠多的白,交給讀者深思。書中的童話,更像是寫給成年人看的。那是屬於王爾德的空靈世界,有生命的美麗與哀愁——平凡世界的愛,精神世界的美,以及這兩者的毀滅給人的心靈帶來的巨大沖擊與哀痛,突出了神性的救贖與歸宿。
王爾德用超凡脫俗的口吻來講述悲劇,借助人物交錯的視角,讓讀者看見快樂王子由英俊變殘缺到燒成灰燼;看見自私的巨人如何打開狹隘的心胸;看見年輕的國王想要做自己,卻還是被禁錮成了別人眼中的國王;聽見夜鶯最後命若遊絲的淒婉歌聲;他還讓讀者親眼目睹漁人靈魂和肉身剝離的慘痛……他用不完美的童話反復叩問,生活中處處存在的矛盾與悖論,折射現實社會的困頓與復雜,以曲折婉轉的方式展現他對藝術、愛情、完美人生的純粹追求。
《快樂王子》《夜鶯與玫瑰》《自私的巨人》《忠實的朋友》《年輕的國王》《漁翁和他的靈魂》……每壹個故事都飽含深情,寓意深遠。《夜鶯與玫瑰》,夜鶯被玫瑰刺破心臟,用生命與心血灌註愛情,痛苦而狂喜,綻放了瞬間的美——紅玫瑰。誰知,心血澆築的紅玫瑰卻被年輕學生求愛不得後隨手扔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余幾縷殘香,讓人心碎。《忠實的朋友》,小漢斯把自己的時間、精力,需要賣出去維持溫飽的滿園鮮花,都交給了“朋友”,最後為了朋友,竟把自己的性命丟在了沼澤地裏。小漢斯壹生都是幸福的,因為他認為自己有很多“朋友”。《漁翁和他的靈魂》,王爾德把靈魂從漁人身上抽離,讓失去靈魂的漁人擁有純美的愛情,卻讓孤苦無依的靈魂經歷苦難、痛苦、驚慌、墮落,變得暗黑。靈魂想要鉆回漁人的身體裏,漁人完整的心,卻讓他無縫可鉆,他極力誘惑漁人逃離愛情,當漁人出走,遠離小人魚後,又思念起愛情,他奔回海邊,卻發現小人魚早已沒了生息,漁人對小人魚滿滿的愛擠碎了他那顆絕望的心,靈魂趁機而入與他融為壹體,壹道黑色洶湧海浪而來,無情吞噬了漁人和他的靈魂……
王爾德的故事,內涵深而廣,每壹個讀者,都能因為自身際遇的不同,解讀出屬於自己的版本,或許這也是他廣受歡迎的原因之壹。能力有限,太深奧的留給喜歡的讀者自行感悟,我試著淺析我最喜歡的《快樂王子》:
嚴寒悄然逼近,多情善良的小燕子,幡然醒悟於壹段荒唐的單戀,開始展翅追隨夥伴們飛往溫暖的埃及。
快樂王子活著時住在無憂宮,白天歡歌晚上跳舞,如果說歡娛就是快樂的話,他很快樂。他快樂的生活,快樂的死去。快樂王子的雕像被安放在高處,他看見了城中的醜陋與數不清的痛苦,他那顆鉛做的心,也忍不住哭泣了。傷心的眼淚,打在躲他腳下休息的小燕子身上。
有些相遇,仿佛就像是命中註定。
王子拜托小燕子把紅寶石送給了貧窮的繡工,把藍寶色送給了窮困潦倒的作家和賣火柴的小女孩。
飛在空中的小燕,看到了富人在宅邸裏作樂,乞丐們蜷縮在宅邸門口,陰暗的小巷,臉色蒼白孩子們正挨餓受凍……
燕子又把王子身上的金葉子壹片壹片啄下來送給窮人,快樂王子變得灰暗難看,孩子們有了面包,臉色變得紅潤。
嚴寒夾著風雪像冰刀壹樣,抽打著瘦弱的小燕子,它死在了快樂王子腳邊。
快樂王子的塑像被推倒,市長和市議員們爭執吵鬧著,都想把自己的雕像立於高處。
他們把快樂王子那顆熔化不了的鉛心扔到垃圾堆上,燕子的屍體也躺在那裏。
上帝對天使說:把這座城裏最珍貴的兩樣東西給我帶來。
……
簡短的故事,卻百轉千回,跌宕起伏,看完之後,心久久不能平復。為原本快樂無憂的王子,為了世間的苦難,奉獻了全部的自己;為善良多情的小燕子,壹次又壹次放棄了飛往溫暖金字塔的機會,在寒冬中為了他人,獻出了自己最寶貴的生命;為世間無盡的窮苦和艱辛,為富人的獨樂,為政客們的虛榮、冷血、毫不體恤明情;為只有上帝才是明白人,但他改變什麽了嗎?
王爾德的文字,精美璀璨,奇香撲鼻,卻又洗練靜穆;他的表達方式風格多樣,平敘、暗喻、比擬、象征,華麗繁復,迂回而燦爛;語言雋永、凝練,生動而形象,行雲流水,仿佛不帶個人的任何感情色彩,卻又讓自己對唯美和愛的追求,處處體現在故事中,壹個又壹個撕碎了的美好,破碎了的心,人性、愛情、生命、靈魂,在故事裏或劇烈沖擊,或黯然神傷,那是壹個瑰麗復雜的世界,又是壹個寧願舍棄靈魂或生命,都要追求美好和愛的世界。
王爾德已經遠去,他的獨特,他的金句卻在世間廣為流傳:
心是用來碎的。
真相很少純粹,也決不簡單。
什麽是離婚的主要原因?結婚。
浪漫的精髓就在於它充滿種種可能。
切莫垂頭喪氣,即使喪失了壹切,妳還握有未來。
社會僅僅以壹種精神概念而存在,真實世界中只有個體存在。
平常的財寶會被偷走,而真正的財富則不會。妳靈魂裏無限珍貴的東西是無法被奪走的。
……
王爾德到底是怎樣壹個人?他的真實世界和文學世界,是契合的還是割裂的?不是和他生活在同壹時代,誰也不是他本人,我們都只能透過他的言語、行為、作品,窺探到壹個影影綽綽的他。
正如《漁翁和他的靈魂》的故事裏,漁人為愛,甘願放棄靈魂,背棄上帝,卻因懂得善良,沒有效忠於撒旦。但隨著愛變得更深,善與惡,誘惑與倫理,又被跨越踐踏了。
他本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保守的維多利亞時代,同性戀是重罪,他為滿足波西願意拿自己的名譽、身份、地位,甚至家庭和健康去打壹場勝算極小的官司,最終身陷囫圇,身名狼籍。獄中環境惡劣,他有沒怨恨、後悔、痛苦?誰知道呢!但我們看到的他,就算知道愛情只會引導他走向滅亡,他還是要愛。他不是毫無道德的輕浮之人,他激情洋溢地書寫著漁人和他自己的心碎結局。
蔣勛說,王爾德和李商隱很像,他倆的文學基礎都是熱情,甚至是激情。因為有了激情才產生巨大的幻滅感,因為太過愛這個世間,才不畏懼受傷的去擁抱。
壹個在英國,壹個在中國,壹個在十九世紀,壹個在九世紀,他們關註的內容卻那麽相似,相同的意向,都喜歡寫月光,寫夜鶯,寫華麗與幻滅,冥冥中仿佛自有天意。
王爾德因為那場官司,最終從神壇跌落,眾叛親離,走向孤獨。
他的同性愛人波西說:如果妳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王爾德,那壹切都不再有趣。
那時的王爾德,有誰能真正理解和懂得呢?
或許他壓根沒想過要被人理解,他只是在做真實的他自己,他只是在愛的時候,拼盡全力去愛而已。
他說:我們都在陰溝裏,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他會心痛心碎,但他總是不會絕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