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草芬芳馥郁,輕帆獵獵送漁歌。風景比江南好,難以用禿筆形容。”從古人的詩句來看,西北曾經是壹片生機勃勃、風景如畫的景象,但為什麽在現代人的印象中卻與這種說法大相徑庭?
在妳的腦海裏,提到西北是不是印出壹片廣闊的沙漠,壹片戈壁連著壹片戈壁?那麽究竟是什麽讓曾經生機勃勃的盛唐變成了這個景象呢?而西北地區幹涸的湖泊河流“復活”的原因是什麽?
那麽是時候揭開背後的真正原因了。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復活”,看看導致環境惡化的因素,再來回答改善的原因。
首先,氣候變化是各種自然因素中的首要因素。
西北幹旱和氣候變化是形成西北脆弱生態環境基本特征的主導因素。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系統對天氣的快速變化和氣候的短期振動極其敏感。氣象災害及其次生和操作性災害占各類自然災害的80%,比全國高出十個百分點。
再加上植物種類稀少,覆蓋度低,類型結構簡單;由於地形條件的影響,生態環境極其脆弱。
其次,關於土地有兩個原因。壹個是容易荒漠化,西北的新疆成為全國沙塵霧霾日益嚴重的兩大沙塵源地之壹;另壹種是土壤邊坡容易鹽堿化,導致土地質量和肥力下降;環境的自凈能力在下降。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活在內陸,被周圍的多山阻隔,加劇了這種脆弱性。
最後是人為破壞。盲目開荒,亂砍濫伐,過度放牧,農膜汙染,“三廢”增多,科學發展觀不落實,法治觀念淡薄。造成水量、水鹽、水土、自然生態的失衡,從而造成河流斷流、湖泊和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生態功能下降、野生物種減少、空氣汙染指數上升等。
自然的改變是不可控的,但人類的行為是可以禁止的。如果人類的眼睛不僅僅只對利益感興趣,把“無買賣,無殺戮”這句話記在心裏,那麽大自然就會給人類更多的驚喜,我們生活的家園就應該由我們自己來保護,而不是用我們的“手”去傷害她,帶來那麽多的“疾病”。
就在人類慢慢接受西北惡劣環境的時候,2016的壹點水花喚起了人類的希望。2016年秋,原野水面重現,水位不停上漲。到2017時,淹沒面積已達24平方公裏,連綿不斷的湖水向遠處蔓延。
2019年,人們發現後哈拉諾爾湖開始流向西尾湖哈拉齊,就像泄洪閘壹樣,要知道兩地的距離是140公裏。
這些數據大大增加了人們對西北的信心,有專家指出,西周盛唐時期的自然景觀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重現,屆時人口密集的地區可能會再次北移!
面對西北這樣的情況,國家高度重視,不斷制定“搶救方案”,多年來堅持不懈地植樹造林,改變現狀。30年過去了,終於改頭換面,把曾經貧瘠的沙地變成了綠洲,其中柯克亞綠化工程成為了荒漠化治理的典範。
新疆大規模的國土綠化,把沙漠牢牢地擋在了綠洲之外,同時壹點點擴大綠色版圖。
目前,新疆的努力讓人們看到了西北的希望,不僅上了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而且6次上榜,後面還有上百個自然保護區,涵蓋7種類型。
新疆此舉引領西北乃至全國走上綠色發展之路,實屬不易,人民國家也在為之努力,試圖讓曾經的自然美景重回人們的視野,共同建設新家園。
隨著政策的不斷實施,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得到了進壹步的推動。全疆村莊清理行動普及率達到100%,行政村面貌明顯改善。農民家裏用上了廁所,生活垃圾不再亂丟,生活汙水不再四處流淌,這足以說明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十三五’是我區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最多、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副廳長戴說。並表示將狠抓今冬明春大氣汙染防治各項措施落實,確保全面完成各項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
從2020年的數據來看,各項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都在穩步持續發展,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明顯減少,距離目標要求僅壹小步,有望完成。
為了全面控制水汙染物的排放,充分確保水生態環境的安全,在過去的五年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幾十個有條件建設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自治區級以上產業集群已全部建成汙水集中處理設施,自動在線監控裝置也已到位,全區所有縣市實現了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能力全覆蓋。
氣象局數據顯示,西北地區變暖趨勢逐漸明顯,平均每十年0.3度,近幾十年飆升至0.36度。
與此同時,降水量在增加,大部分湖泊水位在上升,許多河流的徑流量在增加。壹些荒山戈壁慢慢變成了植被綠色的綠洲,甚至以前幹旱的地區也因為降水量的增加發生了洪水。這些都可以說明西北地區的濕潤趨勢非常明顯。
以新疆為例,2011—2018年的年平均降水量比20世紀60年代增加了43.5毫米,增加了30%。特別是2016年,新疆平均降水量247.6毫米,多水50%。
還有氣象局專家的分析。氣象局總工程師張強說:
西北地區降水的增加,不僅僅是因為全球變暖的背景,還因為影響西北地區天氣的大尺度環流形勢和水汽輸送輻合機制的變化,使得幹旱的西北地區越來越濕潤,降水越來越多。
全球變暖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造成的,每個國家都在制定相關政策來控制,但正是因為氣候變暖,西北地區才煥然壹新。
古代西北現在是江南接壤,唐朝是人人敬仰的朝代。但安史之亂後,唐朝慢慢衰弱。命運就是這麽奇妙,從此西北地區氣溫下降,氣候逐漸轉冷,北方開始變得幹燥,河流萎縮,綠洲消失,南方被貼上潮濕濕潤的標簽。
雖然西北地區的情況在好轉,但背後也出現了壹些問題。例如,氣候變暖加速了高山地區冰川和積雪的融化,導致固體水資源銳減,地表徑流穩定性降低。隨著西北地區氣候變暖,天氣的多變性導致越來越多的氣象災害。
降水量的增加也導致部分地區出現持續降雨或持續幹旱的極端情況。而這些問題,科學家們也在繼續研究解決方案,壹切都離不開人類的力量,我們需要從生態治理入手,徹底改變西北,扭轉西北的生態格局。
期待西北回到唐朝的樣子,真正把沙漠變成綠洲,讓西北披上綠色的植被。當然,西北地區的環境保護要長期堅持。
針對荒漠化治理,中國多年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成功遏制了荒漠化的擴大,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而壹些破壞環境的行為也應該被法律禁止,以保護“被傷害”的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