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900字

 如果說中國是詩的國度,那麽唐詩就是中國詩歌發展史的高峰和瑰寶。唐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可以說《唐詩三百首》是近兩百多年來流傳最為廣泛,風行海內外,歷久不衰的壹種唐詩選本。作為展示唐詩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第壹、所選的詩體式全面。五言的古詩、律詩、絕句以及七言的古詩、律詩、絕句、樂府,均分門別類地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選詩的作者不勝枚舉。既有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侶、歌女,甚至無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選的詩瑯瑯上口,易於成誦。如《遊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曉》(孟浩然)、《靜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這些詩意境優美,詠吟諧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黃發孩提,都能張口吟誦幾首這樣的千古絕唱。

 第四、所選的詩取材廣泛,不拘壹格。既有描寫自然風光的,如杜甫的《望嶽》;也有展示田園風情的,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既有揭露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如杜甫的《兵車行》;也有表達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既有描寫歸家時的復雜心情,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也有描寫君王愛情的悲劇,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從市井風情到邊塞風光,從生活瑣事到國恨家愁,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這本書是應有盡有。

 每壹首詩出自不同詩人的筆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著我們,溫暖著我們;它像老師,不論在學習上還是工作上,時刻教導著我們,激勵著我們。每壹首詩都是那樣耐人尋味,每壹首詩那樣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次細細品讀,我發現:每壹首詩都是壹個寓言故事,都在告訴我壹個深刻的道理。品讀書中的古詩,能讓壹個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讓心靈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總之,我覺得《唐詩三百首》這本書將唐代詩歌的精華,永遠地留在壹代代中國人的心中。我很感謝這本書的編者,為我們奉獻了壹本很好的精神食糧。作為壹個中國人,讓我們壹起?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吧!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800字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這麽壹些文字發出它那萬丈光芒。它就是古詩,是中國文明的見證。它,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著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在這壹個特別的寒假裏,我看了壹本凝聚著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的書叫做《唐詩三百首》。其中,深深吸引我的是那杜牧的《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這首詩的?烏江亭?指:在今安徽省和縣東北。楚漢戰爭時,項羽逃到烏江自刎。?期?指:預料。?包羞忍恥?指:能忍受失敗、受挫折等羞辱。?江東?指:江南蘇州壹帶。是項羽起兵的地方。整首詩的意思是:戰爭勝敗軍事家不好預料,能忍受挫折才是真正君子。江東子弟有很多人才俊傑,重振旗鼓取得勝利也可未知。這是壹首怎樣的詩呢?o(?_?)o?哈哈,這是壹首永懷古跡的詩。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不贊成項羽兵敗後自殺的錯誤做法,認為敢於正視失敗才是男子漢。作者表明了面對失敗絕不能氣餒的觀點。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的叔叔阿姨們,因為失業而壹步壹步地向死亡走去;在成年人們的世界裏,因為失戀而要去死的大哥哥大姐姐簡直是不能屈指可數?其實這都是因為這些人受不了失敗,他們只適合活在成功的世界裏。人如果不受壹點挫折,那他壹定不是人個人,不是有句話嗎,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失敗幾次沒什麽,重要的是看妳怎麽從失敗走向勝利的!!

 就這麽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古詩),卻如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著我們,溫暖著我們,這壹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的哲理。古詩,他並不是啞巴,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上遇到困難,他都像老師那樣教導著我們,關心著我們,給予我們希望。每壹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詩人已文明於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得而知。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燦爛。它們壹直在等待著,等待我們的發現。

 

  唐詩三百首讀後感3000字

 還記得在那個懵懂的年齡,便與唐詩結下不解之緣。那時候,家裏有壹本發黃的《唐詩三百首》,雖然自己當時只能讀懂少數幾首唐詩,但是我對那本發黃的書仍然愛不釋手。

 可以這樣說,《唐詩三百首》濃縮了整個唐詩的精華,也是整個唐朝社會風貌的寫照。

 在或哀怨、或激昂、或 感傷、或悲憤、或愉悅的詩句裏,向我們再現了底層農民的貧苦,為我們描述了軍旅生涯的豪邁與將士們的?剪不斷、理還亂?的思鄉情懷,給我們展示了上層社會的風花雪月,還為我們傳遞了閨女怨婦的思春情懷?

 好久沒讀唐詩了,但那些熟悉的句子還不時鳴響在我的耳畔,砥礪著我的意誌,牽動著我至深的情感。

 壹、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具備初中或以上文憑的人都知道,這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裏面的名句。這兩句詩是些送別時的情景。別離之苦,文人墨客筆下的永恒主題。詩人王勃卻壹反別離的愁怨,以壹個全新的視角抒寫送好友上任的情懷。

 王勃送他的壹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覺間已來到城外。回望那長安城在三秦的護衛下顯得如此無奈;遙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風煙迷霧中竟是如此淒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會?離別的傷感,襲上王勃的心頭。但想到為官的友人與自己,上任、調離,實在是平常之極的事,又何必徒傷別離。悲傷的情緒也去了不少。高興地面對別離,只要我們彼此心中著對方,即使遠隔千裏,我們的心卻緊帖在壹起。念及此時,所有的離愁別緒似乎都已蕩然無存。

 送君千裏,終有別。在即將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濕潤。?快別像女孩子壹樣,流淚送別。看,只要我們彼此心裏有著對方,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這是何等開闊的胸襟,何等超脫的情懷。空間上的距離永遠隔不斷心靈的聯系。?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將千古傳頌。

 其實,但從上面的分析來看,深度還遠遠不夠。在這種樂觀豁達的態度,必然有他存在的社會根源。唐朝是我國的封建社會走向頂峰的朝代,而在初唐,這種繁榮的跡象已經很明顯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詩所表達出來的豪邁,它的情調和唐朝前期經濟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展的時代精神是壹致的。

 二、潮平兩岸闊 風正壹帆懸

 這是王灣的《次北固山下》裏的詩句。積雪已慢慢融化,因匯集了千山萬壑雪化之水,長江的水量逐漸大了起來,江面因之愈發寬廣,再加上江水中央壹片船帆高高掛起,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漸漸上漲的江水與恰到好處的正風吹拂二者相合,才有這?風正壹帆懸?,勾勒出壯美的大江行船圖。

 透過這兩句詩,我們看到的是壹幅盛唐氣象。所謂?盛唐氣象?,著眼於盛唐詩歌給人的總體印象,詩歌的時代風格、時代精神:博大、雄渾、深遠、超逸;充沛的活力、創造的愉悅、嶄新的體驗;以及通過意象的運用、意境的呈現,性情和聲色的結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這壹切合起來就成為盛唐詩歌與其它時期的詩歌相區別的特色。盛唐詩人王灣這首《次北固山下》,當時的宰相張說稱贊不已,將頸聯抄在官署的墻上,作為詩歌的楷模。(見殷?《河嶽英靈集》)這詩的中間兩聯正好可以用來形容那個時代:?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那三個形容詞:平、闊、正,還有那高懸的風帆,從殘夜中生成的海日,進入到舊年裏的江春,都讓人感受到盛唐時代的氣息以及盛唐詩歌的風貌。

 盛唐氣象的形成有詩歌藝術方面的原因,例如性情與聲色的統壹,意象的運用與意境的呈現等等,這在著作《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壹書以及其它壹些論文中已從多方面做過論述,本文限於篇幅不再重復了。下面僅從歷史、文化的發展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方面做壹番探討。從歷史、文化的發展這個角度看來,有兩點值得註意:首先是南北文化的交融。晉室東渡之後,中國經歷了二百多年的分裂和戰亂。在這期間,南北雙方的文化呈現相當明顯的差異。南方喜莊老、尚清談,註重抽象名理的論辯;北方流行漢儒的經學,註重人的行為準則。南方文風華靡,北方文風質樸。南方的書法多見於帖,南帖飄逸;北方的書法多見於碑,北碑凝重。《隋書?文學傳序》說:?江左宮商發越,貴於清綺;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氣質則理勝其詞,清綺則文過其意;理深者便於時用,文華者宜於詠歌,此其南北詞人之大較也。?很顯然,單壹的南方文化或單壹的北方文化,都有局限性,如果不能融合就不能蔚為大觀。隋朝統壹全國,以及大運河的通航,已經開啟了南北文化互補的過程。唐朝繼隋之後,經過太宗貞觀之治,文化交融的過程大大地加速了。南朝的?文?妝點了北朝的?質?,北朝的?質?充實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兩長,則文質彬彬,盡善盡美矣。?(《隋書?文學傳序》)壹種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長的、與唐帝國的政治經濟形勢相適應的新文化達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氣象正是這種富有深厚內涵的新文化的升華。如果說戰國是壹個百家爭鳴的時代,那麽盛唐就是壹個百花齊放的時代。

 早在唐太宗時就設立了十部樂,其中四部來自唐朝境內少數民族,四部來自國外。盛唐時期外來的舞蹈也很流行,如著名的胡旋舞。敦煌石窟中盛唐的壁畫和雕塑,以雄渾的氣魄、卓絕的造型、豐富的色彩,遠遠高出於其它的時期。中外文化的交流,打開了盛唐人的眼界,開闊了他們的胸襟,這對氣象的形成無疑起了積極作用。

 歸根結底,盛唐氣象的出現是由大壹統的局面下經濟繁榮、政治開明、社會安定所決定的。壹本《唐詩三百首》,有壹半多的詩歌描寫的都是盛唐的氣象。

 三、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是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裏的詩句。在唐詩裏,李商隱的詩歌以用典多、隱晦而著稱。他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美麗的詩句。如?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壹萬重?、?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等,留給我們遐想的空間,把我們帶入美妙的意境。

 ?秋陰不散霜飛晚?,此時此刻,仰頭望天,雨意已濃,壹片迷蒙。這樣的物景,給本就不夠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陰影,心境的黯淡,又為物景抹上了壹層灰色。情與景,心與物渾然於壹體。?留得枯荷聽雨聲?,這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也是壹直為後學所溢美的神來之筆。試想,淅淅瀝瀝的秋雨,點點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淒清的錯落有致的聲響,該是壹種怎樣的聲韻?枯荷無疑是壹種殘敗衰颯的形象,偶爾的枯荷之?留?,贏得的卻是詩人的?聽?,而詩人?聽?到的,又只是那淒楚的雨聲。枯荷秋雨的清韻,有誰能解其中個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詩人的化身,而那?雨聲?也遠不僅是天籟之韻了,或許它還是詩人在羈泊異鄉、孤苦飄零時,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韻呀!

 其實,通過這兩句詩,我們還可以發現晚唐衰敗的景象。

 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在唐玄宗後期,?開元盛世?的歷史氣象便開始漸漸走向衰落。這我們也可以從很多詩歌中看出來,如杜甫寫在?安史之亂?以前的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寫出了社會階層之間的差別,從而透露出社會發展的不和諧;又如杜牧的詩句?十年壹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悻名?,表面上看,這是在寫他自己尋花問柳、風花雪月的日子,同時也從側面透露出揚州娼妓業的發達,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這是唐朝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結果。但是,物極必反,當這種?繁華?超過壹定的限度之後,就是壹種衰敗的前奏或者象征了。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卻直截了當地寫道?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透露出來唐朝宮室的衰陲。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在這句詩中,從?晚?字和?枯?字,我們可以得到前面說的現象。這裏,估計會有人說我斷章取義。說實話,由於本文沒有對李商隱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進行論述,未免會顯得有點牽強附會。但是,它確實寫出了壹種衰敗的氣象。

 手捧壹本唐詩,讀出來的就是壹個唐朝。

  我精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