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歸功於徐增的《二安詩話》
“詩歌總是分不開的。有人才,有土地人才,有人才。我從天才那裏得到了李太白,從大地那裏得到了杜子美,從天才那裏得到了王默。太白贏在魅力,子美贏在節奏,莫娃贏在理智和趣味。太白錢球易調,子美壹代規矩,大雄之學精,文字皆合聖教。”
意思是:詩歌永遠離不開才華。有人才,有土地人才,有人才。我覺得是李白有才,杜甫有才,王維有才。李白詩以神韻取勝,杜甫詩以格律取勝,王維詩以理趣取勝。李白的詩雅千古,杜甫的詩是壹代人的楷模,王維精通佛學,他的詩符合佛意。
擴展數據
詩話是中國古代壹種獨特的詩歌評論風格。狹義的詩話是指詩歌的劇本,即關於詩歌的故事和散文文體,如歐陽修的《六壹詩話》。廣義上是指詩歌的評論文體,興起於北宋,是中國古代詩歌體系高度發展的產物,尤其是唐代律詩,改變了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原有格局。
中國古代詩歌理論批評的壹種形式。詩話萌芽很早,如《西京雜記》中的評賦和評賦。在《世說新語》的文學和排調中,謝安對《詩經》中的佳句進行了摘抄和評論,曹丕命曹植作詩,阮福贊郭璞作詩,袁洋為劉徽作調。
《南齊文學傳》中王參、曹植、鮑照等作家作品述評:《顏氏家訓》和《綿雪隨筆》對民間詩歌的評點和考證,可以說是詩話的雛形。
過去,鐘嶸的《詩》被認為是“詩話”的最早著作,阿清王朝何編《歷代詩話》是第壹部,但嚴格來說,並不是後世所說的《詩話》。
唐代大量的論詩,如杜甫的《戲如六絕句》、《偶有》,李白、韓愈、白居易的論詩,都是論詩的壹種形式。《詩體》《詩體》等作品出現在唐代,更接近後世的詩話。
百度百科-二安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