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藏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藏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藏族,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古老成員之壹,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區,歷史文化悠久。那妳知道它的傳統節日是什麽嗎?我為妳整理了藏族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藏族傳統節日

轉山匯

轉石會是藏族傳統節日,又稱木佛節和山神崇拜。流行於甘孜、阿壩藏區。每年農歷四月八日,九龍水冶都會為它沐浴,所以它也被稱為Mufo節。每年的這壹天,甘孜藏區遠近的人們都穿著民族服飾,聚集在歡樂谷山上、折多河畔。人們先去廟裏燒香祈福,燒紙錢。然後轉向山上供奉神靈,祈求他們的保佑。翻過山後,我們搭起帳篷野餐,看藏戲。唱山歌,跳鍋莊舞和弦子舞,騎手也有賽馬和射箭比賽。在此期間,人們還會舉行物資交換活動和其他文化體育活動。

采花節

采花節是南平縣於波藏族的傳統節日。它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舉行,為期兩天。傳說很久以前,於波是壹個偏僻的山谷。人們以采集和狩獵為生,用樹葉和獸皮做衣服。壹天,壹個叫蓮芝的女孩從很遠的地方來了。她美麗、善良、聰明。她教當地人種地、織布、縫衣,還采百合待人。有壹年,五月初五,蓮芝上山采花,被鎳風卷下山崖而死。人們非常悲傷,所以他們在這壹天上山采花來紀念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采花節。

黃藏歷元旦

藏民稱新年為“Lotha”。在古代藏歷中,小麥成熟或麥收是壹年的開始,尤其是夏秋兩季。據記載,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歷法,根據月亮的盈虧來計算日、月、年。公元7世紀,文成和金城兩位公主入藏結婚結盟,帶來了大陸的歷法。此後,藏族古歷與漢族歷法、印度歷法相結合,在元代形成了獨特的天幹地支五行歷法。大約在13世紀,元朝的薩迦王朝將藏歷的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壹直沿用至今。藏族的節日很多,其中藏歷新年是最盛大的,具有民族意義。藏歷新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壹年中最大的節日。從藏歷十二月中旬開始,人們就為新年準備了吃、穿、用的節日用品。成千上萬的農牧民湧向拉薩購買各種年貨。這是拉薩最繁忙的季節。藏歷12月29日是藏歷新年。晚上,家家戶戶都要聚在壹起吃“古塗”(面皮肉粥),辭舊迎新,達到平安幸福。在笑聲中吃了九個“古禮”,壹家人舉著火把,放著鞭炮,喊著“出來”。他們走到十字路口,祈求來年好運。藏歷除夕是非常忙碌的壹天。這壹天,除了打掃房屋和個人衛生外,各家都要把糍粑、炒麥、人參果等食物混合酥油放在壹個叫“朱蘇馬岐”的木桶裏,並在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黃油雕塑彩板。然後放馬岐、“葛西”(油炸水果)、青稞酒、羊頭、水果、茶葉、酥油、鹽等。正廳櫃上,並在大門前用糍粑或白粉繪制八幅吉祥圖,祝願新的壹年莊稼豐收,人畜興旺。藏歷第壹天淩晨迎來吉祥的“哲嘎”說唱。西藏人大會在農歷大年初壹舉行“水競賽”,每家每戶派壹名小夥子到河邊、井口或自來水旁“搶”第壹口水。按照藏族傳統,藏歷第壹天誰先搶到第壹桶水,誰就是“金水”,第二桶水就叫“銀水”,寓意吉祥、吉祥、財源滾滾。太陽升起時,身著盛裝的人們已經按年齡順序吃完了幾樣節日食品。那時,鄰居們會挨家挨戶為馬岐服務,並向青稞敬酒,吟唱“紮西得勒品松錯”、“劉夢潔帕卓貢康桑”等古老的問候,表達吉祥、健康、幸福、和諧。之後,全家人會閉門聚會。大年初壹,許多信佛的農牧民也前往拉薩大昭寺朝拜,祈求新的壹年平安健康。大年初二,走親訪友的活動讓街頭熱鬧起來,也成為人們展示新年時尚的時候。還有“Lotha(新年)Tashildler!”祝福的聲音。大年初三,活動以宗教文化活動為主,路上和屋頂都有濃濃的桑煙。年輕人在屋頂和山頂掛上五顏六色的經幡,祈求災難降臨,廣大農牧區還會舉行馱鞍儀式、賽馬、拔河、投擲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藏歷新年的慶祝活動將持續到藏歷正月十五。

藏族農家過年

因為藏歷1月,後藏(西藏主要產糧區,指日喀則地區)的農民會開始春耕,後藏地區的藏族先民很早就把每年的藏歷65438+2月1定為藏歷新年。總的來說,藏歷過農家年的習俗只有西藏日喀則地區,包括西藏拉薩的尼木縣,西藏大部分地區都是在每年的藏歷1日過新年。日本有很多藏族的節日,藏歷新年是後藏區最盛大、最具民族特色的節日。從藏歷11年中,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吃、穿、用的節日用品。雖然真正的農民新年是藏歷65438+2月1,但是節日的喜慶活動是從藏歷165438+10月29日開始的。從“古圖”家人團聚的當晚開始,西藏農民新年的壹系列歡樂活動正式拉開序幕。農民的藏歷新年慶祝活動與西藏其他地區基本相同,他們的歡樂活動將持續到藏歷正月十五。

薩加達瓦節

4月15日是藏人的薩迦達瓦節。關於它有兩種說法:壹種是為了紀念釋迦牟尼出家為道的那壹天;壹個是為了紀念文成公主到達拉薩的那壹天。這壹天,西藏各地都會舉行宗教紀念活動。雲南的壹些藏族人要到未夕縣的大漠山去朝拜,有“轉傑拉”(繞山)的儀式。

女性節日

甘肅省文縣的藏族人每年農歷五月初四和初五慶祝他們的“女兒節”。節日裏,姑娘們在哥哥們的陪同下,穿上華麗的衣服,帶上美味的食物,上山采茶唱歌,和小夥子互相敬酒祝好運。

水果節

“郭旺節”(意為下地)是西藏藏族傳統節日之壹。這個節日持續壹到三天。每年七月,當谷物豐收在望的時候,藏民們會帶著卷軸在田野裏走來走去,祝願豐收。同時舉行賽馬、射箭、文藝演出等活動。演員在布達拉宮廣場表演藏戲慶祝雪節。

Shoton/Sho Dun節

雪頓節是藏族的傳統節日,起源於11世紀中葉。藏歷每年七月壹日,為期四五天。雪頓節在藏語中是音譯,意為“酸奶盛宴”,所以雪頓節被解釋為喝酸奶的節日。後來逐漸演變成藏戲節,又稱藏戲節。屆時,拉薩附近的居民將穿著鮮艷的節日服裝,扶老攜幼,邊喝酒邊聊天,唱歌跳舞,觀看藏戲,享受節日的歡樂。到了下午,各家各戶開始串窗簾當客人。主持人以三口“松準涅塔”(酒禮)向來賓敬酒,並以不同的曲調演唱催酒歌。唱完之後,客人們會喝三口酒。敬酒,祝福,歡笑,久久不散。當晚霞染紅了天空,人們在黃昏中離開了羅布林卡。根據佛教規定,僧侶在壹段時間內禁止外出。夏季,藏歷六月底到期,僧人出寺下山,世俗之人以酸奶布施。這純粹是壹場宗教活動。公元17世紀中葉,清朝正式冊封五世班禪和四世班禪後,西藏各地著名的藏戲團體齊聚拉薩,歡度雪頓節,雪頓節逐漸演變為壹個以藏戲表演為特色,集宗教和娛樂活動於壹體的重要節日。因此,它也被稱為“藏戲節”。因其範圍限定在寺廟內外,以哲蚌寺為中心,故稱“浙北雪頓節”。18世紀初,雪頓節的活動中心從哲蚌寺移至羅布林卡,允許市民入園觀看藏戲。西藏民主改革後,雪頓節成為人民自己的節日。在節日期間,有壹些活動,如曬太陽佛與哲蚌,藏戲表演和參觀卡琳。每年藏歷6月30日,拉薩西郊哲蚌寺都會舉行盛大的“佛展”,讓更多的信眾有機會拜佛。當地政府不幹涉這種佛教活動。節日期間,羅布林卡人山人海,樹叢中到處都是帳篷和席子。藏民聚集在這裏喝青稞酒、酥油茶、吃酸奶、看藏戲、欣賞各種文藝節目。1993起,拉薩市人民政府決定每年舉辦壹次拉薩雪頓節,同時舉辦拉薩雪頓節物資交易會。1993 8月16日,首屆“雪博會”開幕。如今,雪頓節已發展成為集文藝演出、經貿洽談、招商引資、物資交流、產品展示、體育競技、旅遊休閑於壹體的綜合性節慶活動。2004年,拉薩市人民政府決定,為解決傳統雪頓節以藏歷為基準,每年公歷日期不壹致,給國內外遊客帶來不便的問題,自2004年起,由市政府主辦的雪頓節固定在每年公歷8月18日開幕,除哲蚌寺佛展仍在傳統藏歷6月30日舉行外。

白來日朱傑

藏歷65438+10月15是壹年壹度的藏族傳統節日&;mdash& ampmdash白追日本叫“幸運母親節”。關於這個節日的由來,藏族民間流傳著壹個生動的傳說:大昭寺的守護神瑪索姆有三個女兒,小女兒拜拉舍姆,二女兒東贊吉姆,大女兒拜拉紮姆。因為他們不聽話,母親下了咒,恨不得大女兒壹輩子都沒有老公,就算有,也只能壹年見壹次。咒語實現了。巴拉紮姆的愛人住在拉薩河南岸的赤甫宗贊,藏歷10+05壹年只能見壹次面。為了慶祝“天母日”,婦女們特意打扮壹番,前往拜拉贊的天母雕像前燒香祈禱。西藏自古以來就有對晚輩、僧人、兒童施舍的習俗,無論貧富。這壹天孩子最開心,壹大早就向父母要節日零花錢。自藏歷6月10日晚開始,拜拜白臘紮姆的朝拜者絡繹不絕,許多善男信女向天目獻上了哈達。大昭寺的僧人為曼陀羅舉行了盛大的年度祭祀和定期祭祀,白臘贊的天目像正對著拉薩河南岸的紅地,而宗贊像則在紅地上朝北,表示雙方相遇。

藏族的起源

藏族,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古老成員之壹,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區,歷史文化悠久。在西藏地區發現和發掘了許多不同歷史階段的文化遺址,如新石器時代和青銅石器時代。從65438年到0979年,考古發掘的西藏昌都卡若遺址,是四五千年前的歷史遺跡。聶拉木、定日、申紮、林芝、墨脫等地也發現和發掘了許多古文化遺址。說明西藏七千年到兩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裏生活了。在青海和甘肅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和彩陶文物都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阿壩州境內有19處古人類居住和生活的聚落文化遺址,其中部分屬於新石器時代至漢代的文化遺址,部分為唐宋時期的文物。古墓葬包括石棺葬、磚墓、石墓、房屋地基、石墓、佛塔等多種形式的文化遺存。古籍史料中所載的“碉樓”建築,至今可見。

金川、小金、馬爾康、理縣、黑水、汶川等地的賈蓉,以及甘孜、雅安、涼山等地,居住著操藏語方言賈蓉話,以生產農業為主的藏族。藏區把這壹帶的藏人稱為“榮巴”(來自農業區的人)。“賈蓉”是以加莫·默多山命名的,意思是默多山周圍的地區。

根據中文的歷史記載,古代在這壹地區東南部的山谷地區居住和生活的部落被稱為“嘉良邑(嘉良)”、“白溝羌”、“格林”、“格吉”,是這壹地區的土著祖先。在唐朝與藏族移民和駐防部隊融合後,成為藏族。賈蓉地區解放前,當地官員經常說他們的祖先來自西藏。汶川縣的土司、金川縣的土司和雅安地區寶興縣的穆平土司都有源於西藏的族譜記載。雜谷土司和莫索土司的祖先是唐朝的藏族將軍斯坦謀。

《安多政教史》記載:“多麥南北諸民族,多為吐蕃法王駐守唐蕃邊境之軍隊後裔(據:松贊幹布),&;hellip& amphellip”。公元5&年;mdash6世紀時,賈蓉地區幾乎沒有住戶,這是措巴首領統治國家的時期。7世紀初,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統壹吐蕃,賈蓉地區也統壹於吐蕃之中,贊普將軍為賈蓉首領。賈蓉地區在《安多和說安多方言的藏族的政治和教育史》壹書中被稱為。lsquo查科。原因是:“歷史上,吐蕃曾派遣大臣考潘到賈立安地區擔任首領和軍事指揮官。他的官邸在松崗以北,吐蕃王室稱他&;lsquo賈母·查瓦榮·科潘&;rsquo或& amp;lsquo;chavarong Copan & amp;rsquo,簡稱& lsquo查科" &;rsquo。科潘是壹位從西藏四大家族之壹的紮族中大量招募士兵的統帥,掌管著唐朝吐蕃的“西山八國”。

古時候的羌、石、彜部落,稱為加良彜、白溝羌、格林、格吉,其實就是散居在山川河流中的土著。吐蕃第九代贊帕布得貢加時期,即東漢舜帝時期(126),吐蕃地區的原始宗教&;mdash& ampmdash本博教由吐蕃傳入本州,逐漸興盛。吐蕃文化的傳入及其對賈蓉藏族先民的影響始於東漢,而佛教在該州的發展晚於八世紀吐蕃王朝的赤松德贊時期。由於長期受到以宗教文化為中心的吐蕃文化的影響,佛教(早期的本博教)逐漸成為上述部落全體人民的信仰,並隨著大量吐蕃移民和軍事占領與統治,經過壹千多年的融合,